第445章 儒家士子不可能归心大秦(2/4)
所以,这一世他才大肆建造学宫,甚至于不惜将两大商会的收入全部投入其中。
以自身资本,为大秦打造一个未来,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防备这一点。
此刻听到嬴政提及,不由得摇了摇头,他认为嬴政心中的想法,太过于异想天开。
“山东齐鲁儒家文化,楚地尚巫鬼文化,不论是哪一个,都不适合大秦。”
“未来的大秦,需要的是大秦文化,不论是父王对于山东文化如何卑谦,都不可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山东士子,本就是分封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在这个时候,就算是父王如何厚待,他们也不会归心。”
……
曾经嬴高研究过这件事,他心里清楚,始皇帝灭六国,建立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之后,为了使得这个新生的国家得以万世传承,他一直在致力于促进各方面的统一和融合。
而其中最为艰难的,便是文化融合,由于天下长期分裂,各国早已诞生了各不相同的文化,例如楚文化、齐鲁文化等,而且文化壁垒已经极为坚固。
在这个过程中,始皇帝采取了几种手段,其中之一便是接纳六国文化。
面对矛盾重重、严重排外的六国文化,始皇帝最初采纳了容纳的态度。
例如黄老道家、阴阳家经过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了所谓的“五德始终说”,嬴政便进行了接纳。
而嬴政的“大咸阳”规划中,也体现出了“法天象地”这种道家学说;“泰山封禅”则代表了对齐鲁文化的认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