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钛螺(2/3)
霍古并没有放弃这种推进方式,主要还是看中这‘在水中可循环利用’的特点,所以保留下来,作为常规推进方式。
而与常规推进方式相对应的就是,另一套则是以金属钠柱为核心的火箭式推进,属于消耗型的推进方式。
金属钠化学性质很活泼,尤其是在和水接触后,立即便会有巨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
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将两个拳头大小的钠金属给抛到河里,引发的威力并不比手榴弹差多少,而且这还不是一次性释放的量,爆炸一直持续了好几次,河里的浪花被掀到七八米高,直到金属钠不知道被爆炸的反作用力抛到何方,这种水面爆炸才停止。
圆锥体的内部被霍古给划分成两个区域,分别是前部和后部,首部主要承载感知细胞,用于扩展生命场。
而圆锥体的生命场扩展的覆盖范围半径,已经能达到一海里左右的距离,相比较起原来的葫,已经足足翻上了三十六倍。
后部是喷射式推进的安置,设计还是与原来一样,在斜面上存在着可以自动开合的开口,常规推进时,吞噬那些水中的微生物,在小型消化腔消化,然后作为喷射媒介,输送到位于后部的储水腔,喷射而出。
唯一和以前不同的是,储水腔占据身体的比例小了很多,改为数个小储水腔提供在水中的推进力。
火箭式推进则不同,钠柱处于中轴的位置,整个贯穿前后两个部分。
这种推进方式,是在遭遇到灾难**件时的逃跑手段,可以短时间内进入到一个很高的速度。
弊端当然也是有的,能跑多远,能跑多快,完全取决于燃料的多少,而作为反应燃料的金属钠,和其他元素相比,制取耗费的时间可以用龟速来形容。
所以才会被霍古安排为逃跑时才使用的推进方式。
在圆锥体的尾部,有着六个和触手相对应的凹槽,这是霍古专门设计出来,让葫能够搭乘新设计的集群个体。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体型庞大给新个体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意味着一些局限也将伴随而来。
而让葫这样的小个体搭乘进新个体内部一同行动,就能够很好的形成互补,相互之间,都能帮助对方完成对方办不到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