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浅谈冗官(2/4)
“自朕登基以来,一直矜矜业业,勤勤恳恳,鼓励农桑商贸,朝廷的赋税得以几倍增长,朕记得太宗时期,朝廷岁入仅有两千二百多万贯,而皇佑三年,朝廷岁入已达七千多万贯,比之增长了三倍不止,百姓富足安康,然而朝廷财政却极为困难,究其原因,实乃深受冗官,冗兵之害。若能节省下俸禄,朝廷财政自然宽松,有了钱,才能更好的解决冗兵问题!太子自以为然否?”
赵祯慢悠悠的说道。
赵昕拜道:“父皇,儿臣深表赞成,太祖太宗时,我朝税收虽然少,但每年仍有不少剩余,太祖皇帝甚至准备了封桩库,用来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到我朝岁入翻倍,却长长入不敷出,实乃冗官耗与上,冗兵耗于下。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可......”
“太子这几年来越发的沉稳,想必你对朝廷冗官也有自己的看法,这里没有外人,他们都是聋子瞎子,也不会传了出去,太子若有何看法,不妨同朕说上一说。”
赵祯见他话里有话,便拿着劄子在案牍上轻轻地敲了敲。
张茂则最会察言观色,见此,赶忙行了一礼,而后领着内侍们下去了。
待内侍们都下去后,赵昕方才说道:“父皇,我朝官僚机构太过于臃肿庞大了,就拿路治来说,就有安抚使、转运使、提刑按察使、提举常平使等等,那州来说,还有副使、判官、推官、监酒、榷税等等,一份公文需要两人签名才行,各级各地机构繁复,职责交叉,你盯着我,我防着你,动不动就掺和的人多,但肯干活的屈指可数,显然已成人多不洗碗,鸭多不下蛋的局面,更有甚者,一件事情都能拖上好几年,这种效率,儿臣是真的不敢恭维啊!”
赵祯不由的笑了笑,说道:“太子这个比喻虽然形象,但哪有把当朝官员比喻成鸭子的,若是传了出去,恐怕那些大臣们又有事情做了!”
“额!父皇,儿臣只是打个比方而已!当不得真!”
赵昕连忙解释道。其实在他还有句粗话没说,那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