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2/3)
“三位相公的大名,本太子仰慕已久,但因琐事甚多,一直未能与三位相公把酒言欢,近闻三位相公将要外派,故本太子今日略备薄酒,聊表敬意,就当提前为三位相公践行。”
“太子殿下有此意,是臣等的福分!”
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三位相公请坐!”
“太子客气了!”
待三位相公都入席后,赵昕拍了拍巴掌,而后东宫的侍女端着佳肴美酒款款而入。
酒菜上齐后,赵昕端着酒杯站起来说道:“今日本太子设宴款待三位相公,我为主,三位相公为客,本太子先干为敬!”
说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
酒过三巡,赵昕朝着冯京问道:“不知状元公冯相公将往何处为官?”
冯京回道:“回殿下,下官将任荆南府通判一职!”
虽然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有着这样那样的臭毛病,但依然不能影响赵昕对读书人的尊崇。
三人来之前,赵昕私下里已经做足了功课。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皇佑元年状元,也是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者,即乡试、会试、殿试中,他连中解元、会元、状元。这也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据赵昕所知封建王朝两千年,仅有十三位读书人获此荣誉,而冯京排名还不低。
冯京能“三元及第”,的确十分不易。参加科举考试,不仅要应付试卷,还要对付朝廷官员的腐败弊端,这就需要付出许多额外的智慧,是今天高考所不能比拟的。
殿试是在朝廷里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谁若中了状元则前途无量了。
冯京参加的那次殿试,要命的是对手中有大臣张尧佐的外甥石布桐。而张尧佐是皇上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亲伯父,他志在必得,一定要将状元帽戴上外甥脑袋,早在考前便做了许多手脚:他以重金收买了监考,阅卷官员,要他们务必将石布桐取在第一名。
为阻止别的考生冒头夺魁,张尧佐要“枪打出头鸟”了,他请法师预测状元到底出在谁家?法师说会出在冯家。
张立即找到试院登陆官,吩咐如果有姓冯的报名,一律不准列入准考名册和应试名单。企图将竞争对手扼杀在报名环节。
冯京得讯,苦思冥想,决定改姓名报考,他把“冯”字的两点移到“京”字旁,“冯京”便变成“马凉”了。殿试结果一公布,“马凉”高中第一名,成了状元。宫廷里,“马凉”中了状元,百姓中,众人却知道中状元的是“冯京”。
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中冯京,天上中马凉”,“张氏权威无用,不中冯京中马凉”之类黑色幽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