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合作双赢(1/2)
第一百八十三章合作双赢
常义杭身为榆次常氏之富贾,财倾天下,众人皆都羡妒甚至惧怕于他。
可这会,在众人面前,常义杭表现出来的大气,却让众人改变了对他固执的看法。
即便在土地归属上存在纷争,在生意上也是竞争关系,可常义杭仍旧支持林时恭,没有半点敌意,不得不说,他此刻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他是一名仁义君子。
林时恭勇毅拦财主,常义杭仁义释罪咎,这段故事成为了怀庆武陟当地的一段佳话,传诵一时。
常义杭并未背弃他的言论,不仅将铺子归还给林时恭,兼并的土地也统统退回,除此之外,还斥金支持县衙修筑城墙,捐赠武陟学堂,帮助地方书院,一时间里,百姓对常义杭的印象也有所改善,林时恭也重新审视了常义杭,与其成为了德义之友。
这天,林时恭与常义杭在铺子里喝茶聊天,一群百姓热情地涌进铺子,将两块牌匾赠给了常义杭。
这两块牌匾上面分别写着,博施济众,常咏仁风。
自那以后,常氏,在武陟当地成为了仁义德忠的代表词。
但常义杭对这些名号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便将这两块牌匾转赠给了林时恭。
林时恭反倒对这些牌匾感兴趣,毕竟这能起到一个商业宣传的作用,便将牌匾挂在铺子两侧,一来见证了两人之间的友谊,二来也是证明了这间服饰铺子是仁义的产物。
与此同时,也正是这两块牌匾,加深了林时恭与常义杭之间的联系,并由此产生了他们的第一次商业合作。
常义杭对林时恭出售的短裙和十分重视,他不止一次向林时恭提出合作的建议。
林时恭担心合作会伤害到两人的友谊,毕竟谈钱伤感情,但听了常义杭的合作建议之后,林时恭还是觉得可以试一试。
常义杭不愧是商人,提出了十分超前的合作项目,由常义杭提供材料,林时恭负责加工并上市,最后以武陟县与通许县作为销售基点,以河南为起点,打通各地销路,销往全国各地。
林时恭心觉这个合作项目可以尝试,便与常义杭商讨起了合作细则。
常义杭也是做服饰生意的,他不差原材料以及基础加工,蚕桑、布料、编织什么的,他在各地都有对应的程序基点,而林时恭在通许县则有裁缝加工的产业,这正好给合作项目提供了快捷通道。
至于销路,两人也有共识,大明两京十三省,最富有的就是南直隶和北直隶,两人商量着先将南直隶的销路打通,这不仅仅是出于距离考量,更是考虑到了南直隶当地的风气开放,富有程度以及爱美之心堪称全国之首,所谓的才艺,秦淮八艳,便是诞生于南直隶一代。
合作细则以及销路方向已经商量好了,就差开工了。
常义杭修书一封,从榆次县叫来了一批工人,入驻河南武陟县,进行蚕桑、编制工作以及布料制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