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出兵登州(3/3)
在明朝末年,民间对东林党的评价也是各种非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东林党出身的官员思想正派,虽然冠以清谈误国的评价,但东林党的存在正好制衡了当时的部分不良风气。
这一点从熊明遇身上就能看得出来。
熊明遇对山东饥情以及军饷问题尤为重视,几次上疏谏言,希望明神宗能够重振朝廷,但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的习惯怎会被熊明遇一番谏言所打断,对上疏置之不理,照样吃喝玩乐。
其余三党得知熊明遇的谏言,虽然党派相争致使三党反对了熊明遇的奏章,但好在这份奏章的作用不小,让其他党派的人也意识到军饷危机,一边驳绝了熊明遇的谏言,死要面子的同时,另一边却派人调查军饷危机。
不得不说,多党制的缺点完全耳目昭彰,党派竞争死要面子,驳绝善章,枉顾时弊,不过好在明朝官员还是心系朝廷,颇有留心,要是像某个发达国家一样党派之间争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估计明朝早就完蛋了。
当然,即便如此,明朝的党派之争仍旧十分严重,林时恭意识到,日后他要是步入朝廷官场,也不得不会面临着这种竞争关系,到那时恐怕难善其身,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让自己置身于党派之外。
不过像熊明遇这种清官,林时恭还是挺乐意去跟他交流的。通过交流,林时恭也得知了现在登州府所面临的情况。
山东军区,坐落在登州府都指挥使司,洪武年间,明朱元璋为了抗击倭寇所建立的军部,号称威海卫,取名于威震东海,
威海卫可以说是戍守边境重要程度数一数二的地带,要是军饷不到位,很有可能面临着入侵问题,所以朝廷那边才会尤为重视这件事。
正是因此,林时恭才感到奇怪,上半年的饥情都相对有所缓解,漕运水道都已经打通,可为何军饷会不到位?这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贪污,要么是军饷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给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