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8(3/4)
自从入了二月初农历春节后,晒谷场边上就搭起了一排排临时排屋、库房和交易铺位,由12区队的附属民兵队进行维持秩序,从最远两百多里外提前赶来地商贩早早的进入了市集交易区,随机抽取铺位号,入住进临时排屋内等待为期三天的市集贸易。
二月十四日时,石井村周围就已经开始成为了人满为患的聚集地,不论是地方上还是八路军都相当重视这次的市集物资交流。
牛马鸡畜之类的嘶鸣,鼎沸的人声。各式各样的小百货。米面粮种,油盐酱醋茶等大小货件充斥了整个市集内,每排铺子末段都设一台公平秤。以防商贩们缺斤短两,正规市集交易区外散落着个人摊位,老百姓拿着自家的货物换点其他东西贴补家用,虽然12区队擅长带兵打仗,但有李卫曾在现代几乎对小商品交易市场的熟捻程度所提供的参考经验,统筹管理。
从国统区来的慰问宣传队员趁此机会观察到了冀中地区很少见的大规模自发xìng • jiāo易活动,丝毫不比大后方逊色多少,只是交易过程中以银元钱物交易极少,多是以物易物,粮食成了市集中的硬通货。亏赚只凭双方的需求程度。
利用农闲时期,石井村兵工坊组织人力生产的锄头、镰刀、铁锅、铲等生活用具在市场上成了抢手货,军工级的产品采用轻巧耐用的钢质,物美价廉,不论批发还是零售,攒下来的库存几乎转眼就被抢购一空,让12区队大赚了一笔。
大市集内除了根据地内自产自销的产品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外来货,如长白山的人参。扫荡鬼子缴获的鬼子军官证,战斗纪念品,各色肉罐头,甚至还有好几箱从淮南根据地新四军飞马香烟厂的香烟(中共最早生产高档品牌烟:飞马香烟,至今仍在),这些高档货在市集中依然存在消费群体,供那些手头宽裕的顾客开荤尝鲜。
在市场内12区队自有的铺位中,也有区队干部战士们委托销售的位置,在多次战斗后,除了贵重物资上交外,每个干部战士手里都积攒了许多零零碎碎的战利品,不处理一部分会堆积到没地方搁。
对于这种根据地的易货式交易,慰问宣传队的队员们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纷纷拿出自己的东西来现场交易,纯粹是凑个热闹,小镜子、小梳子、发夹、发油之类的也抢手的很,村姑大嫂往往见到了就抓着不放,吊着旱烟杆的老大爷们烟锅里也插上了一支卷烟。
借着市集上所有人互相交易的热闹,慰问宣传队的领队张才趁着李卫把自己的战利品塞进铺子上标着自己名字的篮子里时,突然开口道:“李排制请问你背后这支兵器是否可以割爱?!”
李卫一楞,脸上浮出笑容,道:“呵呵,张先生怎么会对我的这支冷兵器感兴趣呢?”说着从背后拔出格斗刺在手里把弄,一副待价而沽的样子。
“我很少见过像李排长手中这支兵器,在战场上shā • rén掳命简直轻而易举,我想带回去仿制出一批,让国军将士也能拥有如此近战的利器。”张才感慨地凝视着李卫手中的这支格斗刺,在最近几次实战观战的行动中,李卫执着这支不同于刀剑的奇门兵器在战场上几乎是出尽了风头,刺砍挑划无一不是杀气凛凛,所造成的创伤极难救治,令张才起了取经学习之心。
“十万现大洋!不还价!”李卫笑了一声,这支跟了李卫近三年的格斗刺,不知收割了多少日伪军性命,是李卫的心头肉,相当具有历史和纪念意义,张才领队开口要买,李卫也毫不客气的漫天要价。
“李排长若不是肯卖,就不要开这等玩笑。”张才对李卫的狮子大开口非常不以为意,以为李卫是托辞。
“这可不是玩笑,我说十万大洋的卖价,是绝无虚言。”李卫眼珠子一转,又开始发挥颠倒黑白的口才,继续道:“这支格斗刺中我请名匠历时一个月纯手工打制成形,我可以说全根据地都找不出一件比它材质更好的兵刃,所采用的合金结构可是很特殊的,耐高温,韧性极佳,锋锐耐磨,分量沉重而且永不锈蚀,连日军的装甲车都能捅穿,它跟随我多年,饱饮无数日寇鲜血,其中的价值也不是可以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当然,这支格斗刺还具有灵性,曾经在战场上救过我一命,我手下的班长们可以帮我作证。”手上轻轻一抖,格斗刺立时发出一阵轻灵且悠长的颤音,仿佛印证李卫所说的灵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