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节 内阁人选(3/3)
这样的制度既然是一种失败的制度,汉王当然也不可能永久采用,及早确立出一个中枢出来才是正理,一时之间,听到这个消息,又自认为有资格的人都心热起来。
能够进入内阁的,肯定是眼下各部主官和各省最高长官,加起来有二十多人,能入阁的不过五至七人,竞争可谓激烈,何况财政部的梅部长几乎是铁定要入阁,这又去掉一个名额。这让各人心急如焚,眼巴巴的等着汉王召见,连明年的预算也没有多少人关心。
王韶也意识到既然传出了风声,还是及早确立为好,否则还没过年大家都没有心思工作,开始对各级主官召见谈话。
内阁到底有几人,具体哪些人该入阁,王韶此时心中基本都已经拿定了主意,最终的名单虽然还有可能变化,只是最多也就一两个位置变动而已。
内阁最终人选,王韶倾向七人,内阁人数不能太少,太少容易造成集权,对王权构成危胁,太多则容易扯皮,七人是一个恰好的数字,与后世九长老制相比,现在要处理的事远没有那么多,何况还有自己这个汉王在。
人选方面,为适应统一需要,太平军的降将需要留一个名额,原本投降的清廷官员也需要留一个名额,这样可以给其他官员竖立榜样,在汉军发起统一战争后,减少他们抵抗的决心。
太平军降将方面,王韶基本已经确定杨辅清入阁,原来的清军官员选择范围更广,最终王韶选中的是柏贵,而不是自己的岳父陆建瀛。
柏贵作为一个蒙古人,对清廷的降官来说更有代表性,即然柏贵都能入阁,那么他们若投降汉军,以后未必就能不能位极人臣,而且柏贵自从投降汉军以来,做事也算兢兢业业,广东的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其中柏贵功劳不小,有功自然要赏。
去掉两人后,就只剩下五名名额,梅鸿吉作为财政部长,已有财相之称,自然应该入阁;林显扬是外交部长,以后外交会越来越重要,也会是一个名额;军队需要一个代表,这个代表非黄四木莫属;第四个名阁则是刘墉,刘墉既是宝山工业区的奠基者,又是目前工商部长,入阁也是当然人选,最终只剩下一个名额的内阁成员还没有确定。
…………………………
第一更:
起点年度作者和作品评选已经开始,每个普通号有一张免费票、高V有两张,不管书友们在哪里看到本书,希望大家能到起点支持一下老茅,投一下年度作品票,在本书页面就可以投,免费票啊,大家不要浪费,老茅鞠躬感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