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节 山中宝贝(1/3)
监察部是今年年初才设立的一个机构,直接对百官监察,如今大半年时间过去,已经办了数十起案件,凡是落入监察部的官员都是铁证如山,惩罚极重,看到六人被拉下,其余官员即感到凛然,又是庆幸。
这次朝廷连续两次调拨巨额钱粮救灾,说实话,不少人都感到眼红心热,许多人不是不想动,而是没有机会动。换了以前的赈灾,钱粮能有一半到灾民手中已是万幸,更多的时候可能连四分之一都不到。
这次丁国桢等人虽然贪污了将近四分之一,但还有四分之三钱粮发了下去,对于灾民来说已经是超过预期,无人觉察到其中猫腻,汉军的赈灾并没有受到影响。
既然如此,汉军也并有对这次官员贪污的情况公布,只是将发放的钱粮物资重新提到原定的标准,并给每名灾民赏赐了一百文钱作为过节费用,让所有灾民都感激不已。
接下来几天,王韶继续察看了不少灾民的营地,并走访了徐州本地受灾的居民,这次暴雨,徐州在前期受灾也是不轻,总共有十余万人受灾,不过这些灾民毕竟在本乡本土,官府的及时救济让他们不必外出逃荒,处境却被灾民营中的难民要好的多。
许多人房子虽然遭了洪水需要修补,比重建却要省力的多,一些人的房子纵使被冲毁,大的家什仍在,不象逃过来的灾民一样身无寸物,再说实在不行还有亲戚朋友可以投靠,地里的庄稼也还有一些留存,全毁了的抓紧时间还可以补种一些短期作物,如豆子、花生之类。
最多到明年春季,这些灾民的生活就会恢复正常,再说黄河改道后,徐州不可能再受到这样的水灾了,许多民众都非常欣喜,对于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的山东灾民也多了不少同情,若不是黄河在上方决堤,徐州的洪水也不可能这么快退去。
这些灾民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徐州农村的贫穷对于王韶来说还是深深的剌激,前几年满清为了措集军费,对苏北压榨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一些地方的税收甚至收到六七年之后,农民不得不卖儿卖女来凑够官府催逼下来的各种税收。
汉军占领徐州才只有九个月时间,虽然废除了满清不少苛捐杂税,只是让徐州百姓暂时喘一口气。在汉军减免不少税收之后,一些地主为了将前几年的损失捞回来反而加大租税,使得百姓负担减轻有限,许多儿童明显营养不良,光着屁服乱跑,即使是成人,几人共穿一套衣服也是常事,一些妇女因为身上衣服难予遮体,有外人来时不得不躲起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将土地平均分配是一个办法,只是与此时汉军政策不符,只能另寻办法,大力发展工业,将多余的农民从土地转移到工矿企业是一条路;让农民迁移到新的土地是另一条路。
这天,徐州效外数十里的贾家汪村,村民们突然发现自己的村子外来了上百名官兵和数名身穿便服之人,贾家汪是一个不大的村子,全村人口只有数百人,因为曾经出过一个姓贾的举人,这才取名为贾家汪,事实上,村中以周姓人家为主。
对于突然过来的官兵,村民们即好奇又有一点害怕,虽然传闻汉军纪律一直很好,并没有抢劫qiáng • jiān之类的事情发生,只是军队毕竟是暴力机构,对于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军队的村民来说,心中难免害怕。
最终,还是村长壮着胆子过来询问道:“各位军爷,小人是本村村长周虎,不知各位军爷来到本村有何要事?”
这队官兵中间护着的数名身穿便服之人正是王韶和徐州知府刘长佑数名官员,看到周虎,王韶和颜悦色的道:“周村长是吧,不用害怕,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寻找一种黑色的石头,如果有谁能够提供线索,帮我们找到后,可以得到官府奖励的一百大洋。”
“黑色的石头?”周虎脸上一片激动:“这位大人,是不是拿在手上很容易脏的那种石头。”
“对,正是这种。”
“只要这种石头,大人真的能给一百银元?”周虎还是不相信的问道,一百银元,他虽然是村长,家中有十余亩良田,可是几年也赚不到这个数目。
看到周虎的神态,王韶就知道有戏,向旁边的一名幕僚道:“拿一百银元出来。”
“是。”那名幕僚应了一声,从背包中掏出一个钱袋,里面的银元哗哗作响,看大小,比一百银元只多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