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节 对话(1/4)
目前在汉军的业产品进口方面,普鲁士占据了大汉四成份额,英国只有三成五左右,而美、法、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分享了其余二成五。
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英国人在汉军起事之时虽然没有明着阻止,却是数次拒绝汉军的军火交易,让汉军上下未免不快,二是相对机械设备,英国人更愿意买工业成品,而且英国人进行了技术控制,军火方面都是出售老式的前膛枪炮,而普鲁士人对先进的技术虽然有有保留,顾忌却少了许多,汉军自然更愿意向普鲁士购买。
不过英国人到底是老大,各种产业最为齐全,王韶也不想与英国人关系搞得太僵,有时候不得不照顾英资洋行,英国人才能占据到三成五的份额,英国人沉浸在对远东出口连年强劲增长中,却没有注意到普鲁士的工业品在远东销售其实已经超过英国。
看到这份订单,俾斯麦越发感到自己这场来到远东的正确,虽然德意志从来没有统一过,只是所有条顿人的后裔都有一个统一梦,以前这个统一梦由奥地利主导,只是随着普鲁士逐渐强大,俾斯麦已经感到普鲁士将会取代奥地利,最终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欧洲强国林立,要想完成统一,难度可想而知,在统一之前,普鲁士决不能竖立太多强敌,而是要尽量寻找盟友,这次克里米亚战争普鲁士虽然料定俄国将会战败,依然小心翼翼的保持中立,就是不想得罪俄国,一旦结争结束,战败的俄国环顾四周时,将会发现普鲁士才是靠得住的盟友。
而在远东,又有一个强国崛起,这对于普鲁士来说更是天然的盟友,这个盟友不但会提供巨大的市场,还能牵扯欧洲主要强国的注意力,对普鲁士有无穷的好处。
第二天,王韶就得到普鲁士新大使到任的消息,本来他并没有在意,不过看到新任大使名字时,两个眼睛忍不住圆睁,他奶奶的,怎么这个牛人来到了中国?
这可是欧洲传奇的铁血宰相,相比他,被誉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连人家一半都不如,只会做一个裱糊匠,裱到一半还被东洋人猛踹几脚就原形毕露,再也裱不下去。
如果李鸿章真有人家的一半本领,王韶也舍不得一刀杀了,没想到真的俾斯麦却来了,不过到底是不是真人,单是名字极有可能弄错,王韶只得按耐住好奇心,等待见到真人的时刻。
俾斯麦却不急于见王韶,而是每天乘着黄包车在城中转悠起来,他甚至还乘坐火车到外地沿途查看,直到半月后,俾斯麦才以新任普鲁士公使身份拜见王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