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节 渡江(3/4)
林显扬顿时一阵轻松,问道;“王爷,那要不要将俄国人驱逐出上海?”
“这倒不必,俄国人过来是给咱们送钱来了,又何必赶人?”
“这倒是。”听汉王这么一说,林显扬也露出一丝笑意。
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与清廷之间就开始了贸易来往,还因此兴起了一个繁荣的边贸城市恰克图,不过从去年开始恰克图已经萧条下来,这是因为晋商运送给恰克图的主要货物茶砖源头在福建,如今福建已是汉军地盘,晋商手中没有茶砖来源,恰克图的贸易自然萧条下去。
当然,恰克图之事林显扬并不了解,只是俄国商人来到上海后,最需要的就是茶砖,他们购买大量茶砖,却只能出售一些皮毛,这些皮毛在南方根本卖不起价,只能掏出大量金银来购买。
福建的茶叶在失去晋商这个出口平台后,也急需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俄国人在上海买茶,等于跃过晋商这个中间商的盘剥,对双方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大汉历二零五六年,(清历咸丰四年)九月十五这天,天色有点阴沉,一大早江面上开始起雾,只能模模糊糊看清百米左右的距离。
长江北岸,一队衣着破烂的清军正在巡逻,这队巡罗的清军总共十人,在一名小头目带领下,不时用长长的竹杆拨打一下江边茂密草丛。
这队清军巡罗的目的并不是防备汉军的偷袭,而是防止百姓偷渡,自从丢失江南后,清廷加紧了对江北的盘剥,使得许多本来生活还过得去的农民开始陷入困境。
而汉军境内普通百姓的日子却蒸蒸日上,汉军不但减免了诸多苛捐杂税,而且又是通铁路,又是开办大量工厂,即使是没有田地之人,只带一双手脚,也可以很容易找到活干,过上不错的生活。
两边官府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自然引起百姓南逃的热潮,甚至连一些有地的农民也宁愿丢下自己的田地逃往南方,最高峰时,每天江北都有五六百人乘船逃往江南。
发现这股逃亡风潮后,清廷上下大惊失色,马上下达禁令,只是水师已经名存实亡,根本不敢下水,只能下令片板不得入江,沿岸渔船也被收缴一空,即使如此,依然每天有人偷渡,清军只得日夜巡逻,严防死守。
“快,伏下,大家不要动。”江边草丛中,正藏着十数名等待偷渡之人,看到清兵巡逻队过来,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几名半大孩子更是差点要跃起来逃走,好在被旁边的人及时发现,急忙按倒在地,这才没有暴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