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节 初见(1/2)
只可惜她自己的妹妹还太小,不太可能现在进宫,叶蓁曾考虑过傅氏姐妹,不过这两人若是进了宫,必定是姐妹一条心,她的处境说不定更艰难,只好打消念头。
而今郁紫衣倒是一个很好的人选,若是两人能结成同盟,她的压力就会大为减小,此后的日子,每隔一两天叶蓁就会让郁紫衣进宫聊天,郁紫衣俨然成为王宫中的一名常客,只是让她郁闷的是王妃好象对绣品不感兴趣,只是与她随意聊天,下棋解闷,数次之后,郁紫衣渐渐与王妃熟悉起来,倒是感觉汉王妃非常随和。
汉王府正殿内,王韶将最后一份折子合上,看傅善祥将批好的折子拿走,才向旁边的一名侍女问道:“陆王妃现在在干什么?”
“回王爷,陆王妃的母亲来了,陆王妃正在和她母亲说话。”
“哦,那就算了。”王韶顿时打消去陆琼那里的念头,陆琼的肚子已经非常显杯,预计再过两个月就会生产,她身边已经聚集十余名最有经验的产婆,准备迎接这个孩子的落地。
不过最好的产婆也不如母亲在身边让人安心,这几个月,陆琼母亲经常会进宫看望自己的女儿,王韶偶尔会在陆琼母亲入宫时与陆琼见面,却不耐陆氏每次大礼参拜,一般在陆琼母亲到来后,王韶就少有去打扰。
对于自己首个孩子的到来,王韶无疑也是非常激动,此时孕妇生产还是一件有危险之事,尤其是陆琼尚只有十八岁。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得知陆琼怀孕后,王韶发出汉王令,开始在各地组建专供孕妇生产的妇产医院。
汉军已有军医制度,开始这些军医都是由各地郎中组成,治病手段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绝话。这其中固然有不少是一代代人摸索出来行之有效的秘方,有些却完全是胡扯。
针对这种情况,王韶下令将各个郎中的秘方进行统一整理,凡是愿意将秘方贡献出来的郎中,经过验证确有其效的,给予一定奖赏。经过一年多时间整理,汉军已找出数种最有效治疗外伤的药物,又统一制定治疗的程序,对伤员一概先用酒精消毒,再用棉花清洁,使得汉军伤员治疗效果大好。
如今这种治疗方式也开始向民间推广,汉军对于各地的郎中进行统一培训,只有通过培训者才能继续行医,大大提高了民间郎中的治病能力。
而妇产医院的组建,对于降低孕妇和新生婴儿的死亡率无疑大有好处,人口增长仍然是一国国力的体现,此时全球人口合计在十三亿左右,中国人口接近四亿,差不多占全球三分之一,单是这个人口数,历史上清廷虽然虚弱不堪,却一直受到洋人忌惮。
除了组建医院外,汉军还组建了第一家医学院,取名为南京医学院,引入听诊器、显微镜等设备,对人体解剖和药理、病菌进行研究。
对于医药,王韶并不比别人懂得多,只是他无疑有着最为超前的眼光,又有着充足的财力,只要一直研究下去,汉军在医医上肯定会走在世界前列。
除了医学院,汉军还组建了南京理工学院、南京陆军学院、南京外语学院三所学院,为汉军培养各式专门人才,不是王韶不想建更多的学院,只是此时人才难寻,没有合格的教师,建再多的学院也只是浪费。
今年汉军的教育经费预算已经达到一千五百万银元,其中七成投在基础学堂上,另外一成五是办补习班,在各地进行扫肓,一成五投在中高等教育上,相对于境内八千多万人口,一千五百万银元的教育经费有点少,只是比起清廷来说,已是难予想象的数字。
“那叶王妃呢?”王韶不由问起叶蓁,这些日子,他多少也感受到了叶蓁的不安,只是不孕的原因复杂难明,即使后世也不可能都解决,除了对叶蓁多加宠爱,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叶王妃正在后院与宫外请进来的一名女子聊天。”
“宫外请来的女子?”
王韶心中忍不住升起一些好奇,叶蓁脾气外柔内刚,眼界高的很,如今不但是王妃,还掌管着和平洋行的产业,围绕着和平洋行生活之人已经达到数十万之多,也就是叶蓁掌握着数十万人的饭碗。
若不是看得上眼的人,叶蓁根本不会加予理会,什么样的女子能让叶蓁邀请到宫中?
“这名女子是什么人,多大了?”
“回殿下,好象是什么苏州郁家绣纺的老板,大约十bā • jiǔ岁。”侍女似乎不怎么愿意回答,只是王爷既然问起,她却不能不回答。
苏州郁家绣纺的老板?王韶越发觉得古怪:“走,去叶王妃那里看看。”
“是。”几名侍女应了一声,簇拥着汉王向后院方向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