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剪辫令(1/2)
不过,割了几人辫子的潘起亮并没有得意多久,刚刚转入另外一个酒楼,又听到同样有人对复兴军攻击,让潘起亮气的差点炸了肺,只是嘴长在别人身上,潘起亮总不能每到一个地方都拨刀出来吧,只好郁闷的返回军营。
回到军营时,负责军需的军官找潘起亮诉苦,言苏州许多商人故意抬价,不肯将蔬菜、鱼肉等买给军队,让潘起亮更是火冒三丈。
“委员长,这样下去不行,那些苏州佬还当我们好欺负,必须让苏州人明白,眼下苏州是复兴军统治,满人的统治已经是过眼云烟。”
“不错,还会用成语了,那你说,要怎样才能让苏州人打破满清不久就会重返苏州的幻想。”
“这个……”突然的夸奖,让潘起亮有点不好意思,要说文化,在高级军官中,潘起亮不说垫底,绝对也是最后几名,过了一会儿,潘起亮才道:“回委员长,不如下令全城剪辫吧,只要剪掉辫子,我倒要看看,谁还敢对满清有幻想。”
中华复兴党的核心思想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辫子正是鞑虏强加给汉人的东西,当初为了一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满清不知杀了多少汉人的热血之士,这才将辫子政策推广到全国。
上海时,复兴党上下就讨论过是否要强行剪辫,当时大部分人都支持剪辫,只是出于稳定的考虑,王韶并没有采用,而是通过宣传,让大家自愿剪辫,事实上,这样做效果不错,如今上海大部人都剪去辫子。
只是苏州和上海没有可比性,要想通过宣传来达到剪辫的目的短时间根本行不通,复兴军最缺的就是时间,过不了多久,满清就会大军压阵,到时外有强兵,内有狡民,等待复兴军的很可能就是失败。
王韶轻轻的敲击着桌子,说实话,若不是潘起亮的提醒,他没有想到苏州城的情况会如此严峻,他虽然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三年多,只是思想更多还是受后世影响,不愿对民众使用强迫的手段,更希望用怀柔的方式,使得民众和自己站在一起。
只是潘起亮的提醒,却使王韶意识到现在不是和平时期,而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满清统治中国二百年,一味怀柔绝对不行,百姓只会以为复兴军软弱可欺,唯有先使用大捧之后,再行怀柔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既然满清在二百年前可以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使江南各地屈服,复兴军又何尝不能同样用这一招将苏州与复兴军绑在一起。所谓“民心似铁,官法如炉。”在暴力面前,民心有时又会显得非常脆弱。
“来人。”王韶朝外喊道。
“到。”一名亲卫走了进来。
“传令,发布告示,从明日起,三日内,全城男子一律剪除辫子,留短发,凡这三日主动将辫子剪除者,可得一两银子赏钱,三日后,若还有男子留辫,一经发现,复兴军将强行剪除,罚银一两,每晚剪一天,增罚一两银子,六日后还有留辫者,一经发现,杖十下。”
同样是剪发,复兴军毕竟不是蛮清,并没有要求什么“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仅仅是杖而已,比杀头轻多了,还给了那些主动剪辫之人一些甜头。
一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在苏州可以买到四斗大米或一石粗粮,足够一个成年人生活一月,苏州人口百万,按一半男人计算的话,每人一两就需要花费五十多万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