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馊主意(2/4)
李景隆一字未提,朝廷强令自己在冬衣未齐之前,就率大军来到燕贼老巢。他只是略微提了一下,军粮在海上被拥有宝船的燕贼,劫走。他建议朝廷应该扬长避短,之后尽可能在陆路运送物资。
他还建议,之后与王保保对决,若做不到万分把握,应该杜绝与之对攻。不然王保保的手下败将,不仅会在徐达、自己父亲这些诸多开国功勋中又增加一员,更会让朝廷白白蒙受损失。
有些都指挥看了李景隆这奏折,不禁对李景隆多了一份敬意。不仅仅是李景隆没有将锅甩给他们,而是李景隆这奏折,将皇上的错误给文过饰非了。
这些都指挥们认为,在王保保之前击败这么多公侯伯的前提下,现在又陆续击败长兴耿炳文、安陆侯吴杰、协助燕王收复大宁的同时,生俘宁王、又十多万兵力大胜六十万的朝廷大军,朝廷应该没人敢主动请缨。
那么成功将六十万大军从山东带到北平,且撤回三十万大军的李景隆,在中枢又无人可派之时,皇上与朝廷应该会给他一次翻盘的机会。
是的,好胜的李景隆写这奏折时,一字不提朝廷的过失,主要是存了翻盘的打算。
李景隆是真确定只要自己稳住,靠着大部分中原与南方提供的物资,与缺乏物资的王保保打一场持久战的话,最后的胜利者一定会是自己。
要知道诸侯军在垓下击败项羽时,是以六十万诸侯军来对决十万楚军的。
人们只会记住胜利者,看看现在人们谈论灵璧的垓下会战时,谈得最多是四面楚歌与虞姬,而忘了项羽是以十万对六十万,更忘了项羽之前对秦军、诸侯军那些以少胜多的战绩。
惟有胜利,才能洗清之前的战败耻辱。
李景隆知道此时的自己跟输光钱的赌徒一样,处于不惜一切代价想回本的状态。但好胜的李景隆,已顾不得这么多了。
“公子,燕军那位年轻左军主将,是什么人?我看到燕军左军之中,有不少开平王的部下”。刚刚送走奏折,在自己房间待罪的李景隆,听到他亲兵李达如是说。
“朱能,徽州怀远人。洪武二十七年,袭燕王中护卫副千户之职”。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亲兵,李景隆信口而答。
“果然与开平王同乡”。李达的脸上,居然有些激动。
“燕军中军主将是王保保。但仅次于中军主将的左军主将,在几年前,还只是一个副千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