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各怀心思(4/4)
“张玉的身份,是先帝一言定之。现在谁若是去点出张玉之前的身份,谁就是在否定先帝。这对急需要先帝威望,来维护自己地位的建文党来说,他们去点出张玉之前的身份,反而是灾难的开始。”李景隆接着说。
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真实的世界,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因客观因素的存在,就有这么不可思议。相通后,活在当下、谋在当下的平安,不由地点头。
两人看着沙盘,不知过了多久,李景隆忽然灵光一闪,他道:“耿炳文压根就不需令刘真,去牵制燕军。我认为张玉本来就在,等徐凯驻军河间”。
越想越对,李景隆便对有些迷糊的平安接着说:“张玉用兵以诱敌深入,而闻名。我敢断定,张玉现在正独率一军,在河间附近等徐凯,准备以逸待劳之势将其破之“。
之前一直认为张玉会与燕王在一起的平安,细想了许久,半天才道:“兄长言之有理。燕王如此大动周章地去救遵化,极有可能是为了掩护张玉之后,对河间的用兵”。
“朝廷制定的这种四面围攻策略,或许对别人有效。但对这个时代,谁不也敢面对的名将来说,他不但能看破,还能将计就计”。平安说这话时,面带钦佩。
“张玉下一步,会怎么打”?带着这个疑问,李景隆与平安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来。
当然他们,只是出于兴趣地议议……
退一万步说,即便他们将讨论结果反馈给朝廷,正自我感觉良好、踌躇满志的靖江王等人,也听不进去。
李景隆与平安这天,讨论了许久。但他们却一直没有讨论,若是这四路大军兵败,朝廷委派他们领兵,他们该怎么办。
或许是他们认为轮不到他们,毕竟建文帝在云南、贵州、广西有着不少铁杆。这两人认为,若是兵败,再次领军之人应该是西平侯沐春与尚在攻打麓川的左军都督何福。
再不济,还有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他俩认为,凭着徐辉祖之前去北平捉拿张氏父子之事,建文帝应不难判断到,就燕王那牙呲必报的性子,他是绝放不过徐辉祖。相对于李景隆,徐辉祖才是没有退路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