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奉天靖难(2/2)
当然在石军士内心,他有希望自己的后人,将来能如总兵那样地简在帝心,
燕王、张宇清、张懋丞、道衍、刘思五人,除了张宇清、张懋丞仍在八卦阵上做他们的事情外,燕王、道衍、刘思则陷入长久沉默之中。
这么长时间,无人进殿来报。燕王、道衍、刘思,都知道事情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天色将明之刻,当燕王看到一脸儒雅且穿着一尘不染白袍的张玉,正不急不缓地从外面而来,他大笑地起身,并迎了上去。
见到燕王如平常一样,来迎接自己,张玉亦如平常一样,恭敬地跪奏道:“在至尊运筹帷幄之下,在将士用命之下,现已经将俞瑱击溃。臣已令朱能、王真率军追袭”。
“好,世美辛苦了”。燕王笑着将张玉扶起。
余光注意到张玉有看地上那信一眼,燕王微笑地说:“这是文弼送来的战报”。
张玉诚恳地说:“臣有个不情之请,还望至尊答应”!
燕王笑着说:“孤准了,世美说吧”。
看到道衍与提督太监不无嫉妒地对视了一眼,张玉回道:“想必小儿在大漠有所斩获,而至尊向来有功必赏。”
就在道衍与提督太监再次对视之时,张玉接着说道:“臣恳请至尊,不记小儿这次之功”。
“为何”?一直一脸笑意的燕王,此时略有变色地问道。
张玉脸上写着回忆、感恩地道:“小儿在至尊身边长大,一直深受至尊的喜爱。再加上臣从未打骂过他,说小儿没有骄纵之心,怕是说不过去”。
“现在该让他受些不公,让他明白些世情,不然臣担心小儿将难以长久”。张玉最后说道。
燕王考虑了会,点了点头,即对刘思言道:“赐文弼妻子,一品夫人的服装;文弼刚出生的儿子,赐名为张忠”。
见张玉正欲再说,燕王言道:“朕能理解世美之心,朕也担心文弼太顺了。朕这次可以不记文弼之功,但军功制是大明的国本。而且无视功劳,会让其他将士寒心。就将文弼之功,分给他的妻儿吧”。
这是燕王第一次自称为朕,而且张玉认为燕王言之有理,他便跪着谢道:“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看到道衍与刘思立即跪地,称自己万岁,朱棣一脸沉毅地让三人平身后,便看向地下之信。
接过刘思从地上捡起,且送呈过来的信后,朱棣先是看了张宇清、张懋丞一眼,见他们还在忙,他仔细检查了一下信的封口,才拆开来看。
认真看完信件之后,脸上挂着欣慰之色的朱棣,发现张宇清、张懋丞已一脸苍白来到张玉等身边。
朱棣道:“彦玑(张宇清之字)、文开(张懋丞之字),辛苦了,刘思领着两位真人,下去歇息”。
说完,朱棣即对张玉道:“咱们去殿外”。
诸将在殿外广场看到朱棣与张玉一前一后地走来,便立即停止小声议论。
朱棣走到诸将面前,就直接咬牙切齿地道:“我是太祖皇帝与孝慈高皇后的嫡子,受封于北平后,向来奉公守法。不料幼主登基,信任奸臣,屠戮宗族,今日居然已发展到要杀我等全家”。
燕王看着同仇敌忾的诸将继续地道:“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自知守业不易,才让诸子受封于边陲。皇子们也只有通过守边陲,才能得知之前的富贵实为边陲众将所系、才能得知民生艰难、才能体会父母当年创业之艰难。
“只有明白世事艰难,才会发奋图强不沉迷享乐,继而不使家道中落“。燕王看着也在诸将其中的朱高煦、朱高燧言道。
张玉见燕王这般说,正深以为然中,他忽然察觉到四周的能见度在迅速降低。张玉同时发现因黑云突如其来的压境,他身边将官的脸色正惶恐起来。
燕王似乎没有察觉此刻的黑云压境,他继续大声地说:“今日幼主听信奸臣谗言,强行削藩,破坏祖制。先帝有云:‘朝无正臣,內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现在他已磨刀霍霍,我们起兵实属不得已的自救“。
燕王丝毫不理会此刻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他继续大声地道:”正与邪从来是不共戴天。我等奉旨起兵,安社稷之心神明可见,天地可鉴“。
闻此,诸将寻音看向燕王之时,他们发现黑色的天幕已然云开一小处。太阳射下的阳光仅仅包围着燕王,其余地方仍是咫尺不见。
就在诸将被这奇异的天象,而弄得膛目结舌之际,向来儒雅的张玉吼道:“我等势必随着陛下,奉天靖难”。
诸将醒悟过来,认为到这是天赐的从龙之功的他们,连忙一脸极度兴奋地跟着吼着“势必跟着陛下,奉天靖难”。
当“奉天靖难”之音,刺向苍穹之时,黑云离奇地在霎那间便褪去。但得以重见天日的诸将,他们在吼“奉天靖难”之时,不仅更有底气,而且神色接近于疯狂。
天象出自《明太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