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名将(2/2)
燕王中卫指挥佥事唐云,见众人有些愕然。尽管张辅是他上司,但为了防止张辅继续由着性子而说出些不该说的话,他不得不言打断地道:“都司,我们是否可以现在就下去准备”。
看到唐云打断自己,张辅不高兴地道:“第一,不要再称我为都司。那个将周王卖了的原河南都指挥佥事谢贵,他现在才是北平都司指挥使”。
“第二,李思齐原本是我祖父部下,虽然后来与我老父亲分道扬镳,但他是与我父亲一起长大……他归降中山王后,曾奉旨到和林,劝降我父。别告诉我没提醒各位,我那位看上去好说话的父亲,可是留下他一条手臂,才让李思齐回来的”。
“诸位下去准备,咱们日后江湖再见”。张辅有些不耐烦地道。
唐云此时才明白张辅的意思,他这话是在警告有退路的将官们。向张辅抱拳后,略显尴尬的唐云,率先走出大帐……
看到来自陕西咸阳的高士文等年轻将领,并随之没有出账,张辅看向了他们。高士文见众人看向自己,他只得出列地道:“我等是否能留在开平,与总兵一起”?
“好。在待会写给北平的信,我会说你们是五军营的骨干,抽动不得”。能被年轻将官信任,觉得很有脸面的张辅,自然不会辜负他们。
将陕西、山西的兵抽掉回北平,是张玉的将令。经历过大风大雨的张玉,十分清楚面对大敌压境,对退路之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玉知道仅凭儿子的战绩与阅历,儿子是无法让有退路之人在逆境中听他将领。而张玉却可以做到让北方每一个经历过战争的军士,哪怕是身处如此逆境之中,还能相信胜利最终属于他们。
张玉凭的是他以前使用的名字,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乃儿不花都是在北方如雷贯耳的名字。之所以能做到如雷贯耳,张玉凭的是实打实的战绩。
父亲李察罕遇刺身亡,当时的他是被父亲老部下硬推到前台的。虽然他当时内心惶恐,但他熬过来了,且最终平定了红巾军。
可是元顺帝非但没有奖赏,反而策动父亲老部下李思齐来反他。就在他与李思齐在关中大打出手之际,先帝趁机北伐。当时李思齐劝他放下成见,一起对付明军,他也并非没有行动过。
只是他的部下已对顺帝寒心,而极力反对,再加上元顺帝并没有恢复他的名誉,他选择了按兵不动。
直到洪武元年,元顺帝在闰七月撤销针对他的大抚军院,恢复了自己河南王、太尉、中书左丞相等官爵,他才开始出兵。但为时已晚,在当月二十七徐达率军攻破大都,大元从此变成了北元。
面对颓势,他采取了诱敌深入之策,终于在洪武五年大破徐达、李文忠,从而逼迫大明不得不从积极进攻而转入到长达十年的被动防守中……
听到妻子的咳嗽,张玉才回过神来。
“哥,刚才中朝来人,让你立即去议事”。也已经搬进王宫的王夫人,言道。
微微一点头,张玉便从容地站起,继而推开门,最后不急不慌地朝着中朝宫殿走去。
此时朝廷派兵将北平团团围住,在世人面前,或许这凶险万分,但在善于打歼灭战的张玉来说,却是他一直渴望的。
这些人如此孤军深入,在张玉看来,就是活腻了。
只要在运动战中将来犯之敌的有生力量全部歼灭,张玉深知接下来,己方就能势如破竹地从北到南再次一统中国。
丈夫走后,王夫人丝毫不显得慌张。她之前经历过更危险的险境,她认为这一次,身为名将的丈夫,将毫无疑问地再次化险为夷。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她希望自己的长子能从这次战争中熬出来,从而像她的父亲、丈夫一样,成为家族中的守护神。
关于王保保与张玉身份重叠,还有一个人是重点,即观童。观童此人并非虚构,这是明实录真实存在的人物。观与关同音,而关家一直就是王保保的死忠。
张武,今湖南浏阳人;王聰,今湖北黄冈人……靖难功勋中,不少人来自湖广。而湘王自焚之时,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的三卫也随之赴死。说他们去了北平,才能解释日后的公侯伯中,为什么有这么湖广籍之人。
决定历史进程之人,没有一个人是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