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关系(3/4)
与张辅相识多年,王友能猜到张辅现在这遗憾,源自殿下与老将军的交谈,没叫上他。王友也自命不凡,但王友若是张辅,他绝不会因为此时殿下与老将军没叫上他去议事,而心生遗憾。
“或是自己出风头的欲望,没有张辅高;或是对于军政,自己没有张辅这么热衷;或是自己的权力欲望,低于张辅”。王友这么想着。
“多一个朋友,就能少一个敌人。殿下与父亲自能想到,倒也用不着我去提”。张辅闷闷不乐地说。
“哥,你也别着急。日后,你要是指挥了一场二十万人以上的会战,你就能得以去议军国大事”。王友开解地道。
见张辅仍然沉默,王友又道:“就大明我们这些年轻一辈,我敢肯定,哥是第一个能去议军国大事之人”。
刚才张辅的沉默,是因为王友道破他的心思,让张辅有些无言以对。因为就此承认,对自认为自己极为谦虚的张辅,觉得不符合自己的作风;去矢口否认,又让张辅有不屑为之。
张辅知道若是自己再不开口,王友还会说出让他更无语的话。
张辅点了点头,道:“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我准备好好想想,怎么将完成战斗最后收割的盾阵,成为五军营的一部分”。
王友离开之后,张辅并令亲兵端来两斤牛肉干与两斤烈酒进账。
几碗烈酒下肚后,胸腔中生出的酒意,就让张辅抛却了之前的烦心,而专注到五军营之上。
在大漠交战,骑兵与火器兵的相互配合就够了,因为对方是机动性很强的骑兵。除了本来就想投降,那些非重伤的骑兵,听到撤退的军令,不可能还会待在原地等着被俘虏。所以以步兵为主的盾阵,在大漠压根没有存在的价值。
但若是在南方,对阵缺少机动性的步兵军团的话,盾阵就很有存在的价值了。
张辅在开平五军营驻地,陷入思索之时,远在金陵的平安,同样也在一个人想事。
在自己府邸书房的平安,正在回想自己在甘肃之时与曹国公的交往。奉张玉之命,协助李景隆在陕西行都司消除秦王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透过曹国公,让平安看到了另一种处理问题的手段。
也许行都司那些桀骜不驯的军人在京师,会对李景隆做做样子。但在行都司,绝大多数的军官对曹国公,平安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尊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