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北平(1/2)
张辅只是带着不到两千军士回北平,且这些军士一半都有伤。
之前父亲张玉在满泾之地就要去四千将士,说是要与北平行都司指挥周兴,右军都督宋晟、刘真,辽东都司指挥钱忠,宁王三卫都指挥庄得,辽王三卫都指挥卢震对女真叛军用兵。
进入辽东界内,张辅又接到燕王指令。
燕王先是令张辅分出四千精锐,带着得穿上明军服饰的把剌嗒哈剌以及所部,改道急赴北平行都司所在大宁。
燕王告诉张辅,现在北平的军士已不到一千,令张辅回到北平后听朱高炽节制。
燕王之前甚至只留过五百军士于北平,所以殿下这次只留不到一千的军士,张辅并不意外,这是燕王殿下一向的风格。
至于燕王与父亲平时形影不离,此时却一个在大宁?另一个在满泾?张辅懒得去想为什么。
父亲与燕王从来就不是张辅能想明白的人。既然想不透,又何必去多想。
气质儒雅且带着一股英气的朱高炽,是在北平城门迎接张辅率军得胜归来。
倒不是朱高炽对张辅另眼相待。
在大明但凡大军得胜归来,在京师必须是太子出城迎接;在藩地必须是亲王、若亲王不在就得由王世子出城迎接。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更表示:若有大将率军立灭国奇功,他必将出城亲自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士。
朱高炽见到张辅率众军下马,即从太监手上接过前天刚至的圣旨。
当看到张辅已率全军双膝跪地,朱高炽并朗朗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王中护卫指挥佥事张辅,率军直捣海西女真把剌嗒哈剌部,有大功”。
“擢升其为北平都司指挥佥事兼兴和卫指挥使。特赐蟒服一套、京师秦淮繁华之处四进府邸一套。其他有功将士,由燕王替朕酌情赏赐。只要众将士再接再厉,朕定不吝赏赐。钦此”!
张辅清楚皇上知道把剌嗒哈剌部属于野人女真,所以听见皇上此时将把剌嗒哈剌部定为海西女真,他心中不免有些怪异。
在想到燕王就经常做出些怪异之事。作为燕王的父亲,皇上做点怪异之事实属正常。不想再想的张辅,遂立即谢恩领旨。
待张辅等人谢恩后,朱高炽接着朗声地道:“父王有令,诸将士骑马入城,直入王宫”。
张辅回首一看,见连受了不轻之伤的薛贵此时也翻身上马,他就将让受伤将士坐车回城之话咽了下去。
人生几何?此等风光之事,岂能因伤而废?
看到张辅往他自己的战马走去,朱高炽微笑地说:“文弼,穿上蟒袍再上马,让北平军民感受皇恩浩荡”。
张辅哪会推辞这种光彩之事。他当场脱了军服,在旋即穿上宦官递过来的蟒服后,并飞身上马。
万人拥簇的那种风光,就是人生极为享受的事情。完全可以想象被北平全体军民拥簇的英雄待遇,会让军士心中何等飘飘然?
殿下如此安排,让这支在战场流血不流泪的军团,此刻个个都是热泪盈眶。
“即便没有其他奖赏,这么体面一回,也值了”。是这军团不少人现在的心理写照。
更何况陛下的国库与殿下的王库,从来就不曾亏待过有功将士。所以军团每个人皆有再立新功的信念。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大明一直能得以不断开疆拓土的原因。
帝国的强盛,从来就是在军士的白刃与繁华的贸易上。从来就与那种言之无物的夸夸其谈无关。
相反,若是统治者取信后者,衰败就是不可避免的,灭亡就是极有可能的。
昔日的汉帝国、唐帝国、元帝国的覆灭,哪个与此无关?
关于元帝国,张辅就知道元顺帝那败家子在北逃之时,还在酸文假醋作那种婉约的怨妇诗。这种阿斗,遇到雄才大略的明主,哪怕十个、百个王保保都救不了他。
联想翩翩之中,张辅看到徐王妃与母亲等女眷在王宫门口迎接他们。
对此,张辅丝毫不敢托大,立即下马来见徐王妃与母亲以及其他长辈。
平时高雅端庄的徐王妃此时显得英姿飒爽。
让军士起来后,徐王妃利索干净地道:“你们的升迁,王爷回来再定;你们的赏钱,已发给你们的妻子或母亲;大家现在就到王宫放开地喝,放开地吃”。
军饷与赏钱给家中妇人是华夏传统。
此次出征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值钱的缴获,但这些军士也说不出分出点赏钱给自己这话。总不能为了那点赏钱,连脸都不要了吧?虽然他们知道这赏钱不少……
再说这么久与妻子未见,干那事未必还会如同嚼蜡。想留点钱,不就为了干那事吗?于是想后,这些军士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