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出发(1/3)
“小叔,你真要走啦?你走了我可怎么办,都没有人给我讲故事了,你可不可以别走?”说话的是虎子,北角疙瘩一群孩子里,也只有他这个小男孩最喜欢看书,也与徐墨澜最亲近。
虽然徐墨澜习惯了叫他爹娘王叔何婶,但王叔是个认死理的汉子,押着虎子严格按照辈分来,要叫徐墨澜小叔。徐墨澜来的那一年,恰好都是天玺之后再出生的小该,那辈分上就只能低了一辈,也就成了徐墨澜的侄儿侄女。
徐墨澜看着这个年纪只有自己一半的孩子,笑道:“所有的故事其实都在书里,我希望你多读书,以后就换你来给大家讲故事了。还有,读书不是要把我留下,而是为了将来有一天你能走出去,最不济,也该为了你爹娘才对。”
虎子重重点了点头,但依旧满脸不舍。他打小跟着小叔跑出跑进,耳濡目染之下,比同龄人明显要稳重老练。只不过对他来说,徐墨澜的意义远不止兄长,更似于激励他仰望攀爬的一座高山才对。
徐墨澜耐心收拾着包袱,一件件陪伴多年的亲切物件,拿起又放下,最后还是没有收进行囊。
扬州城离西阳县不是很远,但也有百里路程,徐墨澜去那做事,再回到这儿的可能性怕是不大了。入了扬州衙门,再往后上京也就顺理成章,不是徐墨澜托大,他之所以觉得少有机会再回来,只不过是公认的情理之中。
屋子里最多的就是书籍,徐墨澜整理出来约三百余本,唤虎子与书院院士说好了,算是他给书院的小小心意。乡下孩子读书机会实在太少,虎子好在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县里头的书院规模不大,一下子这么多书进来,院长老秀才差点没老泪纵横,让徐墨澜又费去不少安慰的话。
唯一两件不是必需品的,就是娘亲留下的簪子与那盒曾经在宫中都风靡一时,备受许多嫔妃追捧的吴嫩香了。
见虎子投来好奇眼神,徐墨澜笑着打开雕工用料都极为考究的檀木方盒。入眼是彩绘精巧的白玉胭脂盒,不足掌心大,上下两瓣形状好似醋碟子,白里透着黄绿,仅这一里一外两份包装,价钱就已经不是王小虎这个没出过县城的孩子所能想象的了。
轻轻扭开玉盒,尽管时隔多年,胭脂色泽依旧如故。女子韶华易逝,上等胭脂却历久弥新,徐墨澜看得怔怔出神。
胭脂原叫“燕支”,本做女子腮红用,成本偏高,又难以调色,所以流传得并不广。加上后来有西京吟游词人王延赞一句“不知羞如猴腚”,来取笑使用了胭脂的女子,更是使得其差点沉没于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