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第一更)(2/4)
……
市场对《潘金莲》不是特别买账,首日虽然斩获票房冠军,次日就被《无名之辈》反超,再加上次周上映《神奇动物在哪里》、《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潘金莲》想拿到五亿票房,基本没有可能了!
沈梦溪没怎么把精力聚焦在别人身上,他挺惊讶《无名之辈》的后劲——上映之后,除了首日,票房没低于两千万,但也没有太高,11月26号,票房创下最高记录:6900万,然后第三周,首个工作日,票房还有2600万…
上映17天,累计票房亿!
猫眼预测最终票房在9亿以上。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饶晓智+田里,田里是《河神》的导演,85后,很有想法的年轻导演,他跟着饶晓智,主要负责镜头调度,毕竟饶晓智是话剧导演,对电影画面的理解较为粗野…
经过《无名之辈》后,田里下一部作品《受益人》提上日程!
梦溪导演团队85后开始登上舞台…
《无名之辈》大成功,沈梦溪挺高兴的,甚至比《湄公河行动》、《摸金校尉》热卖都高兴!
这表示电影市场越发走向成熟的表现
观众的观影水准在一点点提高。
以往他们会被空有华丽视效、流量明星或话题炒作但内容空洞的电影吸引。但今两年以上这些赚钱方法越来越不管用了,他们越来越看重电影质量本身。
前今年,被资本裹挟后,中国电影却没有繁花似锦,反而成了流水线式的制作商品,成功的标准是流量明星选角和同类型题材复制。
比如青春片火了之后的五年里,无数换汤不换药的青春片如过江之鲫,毫无诚意。
类型经验可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但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艺术创新,时间久了影视作品就会同质化,人设单一的角色,套路的情节,甚至连大银幕上呈现的都是一个审美风格的流量明星和特效手段。
电影从一个大众艺术沦为大众消费,没有了审美功能,只剩娱乐主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