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人革联众生相(下)(3/4)
这座大桥是由中国和土耳其合资修建,主要技术和设备由中国提供,这座桥融合了拱桥和斜拉桥等桥型优点于一身,大桥全长1800米,跨越海峡水面部分的桥长859米,主桥单跨为300米,桥面凌空高出海面80米,桥下可以通行任何一种船舶,即使是后世50万吨级的超级巨轮也能通过。
这样一座连通欧亚大陆的铁路桥梁在当时也很有难度的,在欧美的内行看来,这么一座大桥,至少需要五年时间修建,而且他们根本不看好中国的技术实力。他们在一开始还冷嘲热讽,声称这样高难度的大桥,就算是对于技术精湛的欧洲建筑公司也算是非常有难度的工程,以中国的实力是根本不可能建成的。他们准备看笑话,并且想等着中国做不下了,他们再来开高价接手。事实上,就连土耳其也是心里没底,要不是这经费主要由中国垫付的话,他们肯定不会找中国来修。
不过让世人震惊的是,这座大桥于1911年2月开工,三年后的1914年2月就正式竣工并通车,创造了一次工程奇迹。欧美那些说风凉话的就傻眼了,这种惊人效率完全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随后他们又说,桥虽然修好了,但是质量如何还不好说,他们认为中国人搞得这么快,一定是萝卜快了不洗泥,绝逼是豆腐渣工程。中国也没有争辩,用事实说话,这种谣言还没持续半个月就烟消云散,2月27日,一列满载货物,总吨位7600吨的列车以60公里的时速顺利通过了大桥,随后几天,又有十几趟满载货物,总吨位超过7000吨的列车都顺利通过了。于是,欧美的内行们都不吭声了。
有了这座铁路桥之后,前几年使用的火车轮渡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欧亚大陆就更加紧密的连续起来了,现在一列从大陆最东边的兴北(马加丹)出发的列车,可以一直通往德国汉堡或意大利的雷焦卡拉布里亚。
随着土耳其的经济发展,一座铁路桥就显得不够用了,火车可以从桥上直接跨越欧亚大陆,但是汽车反而不行。虽然是有那种下层铁路上层公路的混合桥,但是当时文德嗣为了稳妥起见,同时也是考虑到造价问题,就很保守的只用了单层桥梁。这座桥两边有人行道,自行车和摩托车也能走,但是大点儿的就不行了。
于是在1923年,凯末尔总统在访华时和文德嗣谈了这件事,表示愿意出资兴建第二座大桥,主要用于通行汽车的大桥。随后两国再次合作,在在欧亚铁路大桥北面5公里的位置,修建了第二座欧亚大桥,这是一座钢索斜拉双层公路桥,上下两层,每层都是12车道,下层通行载重货车,上层通行客车和小车。除了两头的桥塔,中间没有桥墩,桥底距离海面80米,比原时空的还大。这座桥也只是用了三年时间就建成了,1923年3月开工,到1926年2月底就建成了。
趣横跨海峡的大桥与亚、欧两边的高速公路相连,人们驱车从亚洲出发,穿越大桥,沿着宽阔的高速公路,可以直达欧洲各国,开阔壮丽的大桥,纵横交错的公路,上下回环的立交桥,组成了一幅雄伟的海峡交通图。
在欧亚公路桥的北端3公里,是一座管道桥,主要是作为架设跨海输油管和输气管的桥梁。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逐渐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因为本位面的技术发展更快,所以对于油气的需求量比原时空增长更快。作为石油天然气重要产地的中东和重要市场的欧洲之间,就需要一条便捷的运输管道。
油气这类物资用管道运输是最简单,也是成本最低的。当前全世界的石油输出量里面,人革联国家就占到了一半,波斯、阿拉伯和库尔德都是重要的石油产地,于是就有了这条跨海管道桥,专门用于向欧洲输运石油和天然气。
这座桥梁也是双层结构的钢索斜拉桥,下层是四根输油管,上层是四根输气管,并预留了升级和扩展的空间。因为不需要考虑通车,所以这座桥的修建速度更快,只用了一年十个月时间。当然,这座桥其实也能通车,在桥面的上层有一条检修道路,通行汽车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考虑到安全问题,除了工作人员之外不允许外面的车辆和行人通过。
这座管道桥同样是两国合资,中国承建,修好之后20年,收益两家平分,20年之后全部归土耳其。土耳其自身的油气资源虽然不多,连自己用都不够,但他们靠着这条管道,每年收过境费就赚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