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医家圣(2/3)
“这位是神墓医家的当代医圣,氏薛讳名仁,世人尊称薛老。薛老的另一个身份是楚地大巫,根据鬼谷文献记载,应当是上古祖巫,巫咸的传人。”公子恭敬地介绍道。
“韩某见过薛老先生。”韩信恭敬地行礼道。他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很谨慎地决定夹起尾巴当乖狗狗。
薛老抬头,微微颔首,就,道:“韩小子,听说你叫韩信?”
韩信看到那老者容颜,身穿长袍,鹤发童颜,眉目间却无比眼熟,一个名字从记忆中浮现出来——薛天!
薛天是被韩信认定为隐藏BOSS级别的人物,那跟薛天长得很像的人,保守估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韩信回答得越发恭敬了:“晚辈姓韩名信。”
薛老捻了捻白花花的胡须:“哦?姓韩名信?不是氏韩名信?”
姓韩?氏韩?
韩信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公子”介绍薛天的时候是说“氏薛讳名仁”,心里大呼侥幸!还好这穿越的是个历史学教授,换了谁来都不一定能听懂这“姓”和“氏”的区别!
在先秦时期,每个人都有姓,除了祖辈传下来的姓,或者以职业为姓,甚至可以以居住地某种器物为姓,实在没有姓的人也可以以国为姓。但这个时代,连名带姓称呼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一般直接叫名字,或者叫氏和名。而“氏”就稀罕多了,差不多是贵族专属,一般都是以封地为氏,咱们的韩大教授当年在课堂上是这么举例跟学生介绍“氏”的:
例如大名鼎鼎的“商鞅”,其实压根不姓“商”。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姓姬,嗯,姬发的姬,不是JI*巴的姬,卫国国君是姬姓公孙氏,所以商鞅原本是以“卫”或者“公孙”为氏,叫他卫鞅和公孙鞅都是对的,没毛病,叫他姬鞅,就等同于骂人了……后来卫鞅童鞋在秦国混得好,封地在“商”这个地方,按惯例,他又得改以“商”为氏,才有了“商鞅”这个叫法。
当年韩信不无得意地劝学生们别看各种脑残穿越网文了,光按姓氏称呼这个标准,可以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先秦穿越小说扫到胡言乱语的分界线下……
“鄙人家居淮阴闾左。”韩信结束了短暂的走神,恭敬地回答道。
秦人以右为尊,城里的闾,相当于21世纪的一个小区,每一个闾的闾右,那是富贵殷实人家的住处,闾左,则近似于贫民窟了。
很显然,能“氏韩名信”的贵族公子哥,再落魄也不至于住到贫民窟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