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治理泰山(2/3)
因此,随着臧霸、孙观欣然接受任命,厅中的其余头目,虽有心中不满的,却也不好发作。
往后的一个多月。
刘烎依旧留在泰山大营,并且带人亲自行走于泰山间,视察着泰山众的每一座山、每一涧谷、每一条溪河。
如同君王巡视领地。
然而,刘烎巡视泰山各处,并非是在宣示什么,而是在勘察地形。
这么做的原因,既是为战争做准备,亦是为民生做规划。
就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烎巡视泰山各处的同时,并有不少耕具、牛骡、粮种送来。
刘烎也开始拣选泰山众,留下两万余青壮为战兵,其余皆从军伍中剔除,或为亭巡、纠察、游缉。
而数十万的泰山众,被重新划分耕作区域,泰山各山脉占地庞大,合适的耕地极多,但却十分的分散。
并不适合统一管理。
因此,数十万的泰山众,只有十万人被留下,其余皆迁入徐州。
这其中绝多数人不愿意,毕竟泰山之中可谓自由,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没有苛捐杂税。
对此,刘烎也没有强行驱赶,决定用两年的时间,慢慢迁徙泰山的民众。
要知道,这泰山群脉之中,除了臧霸的泰山众,还有不少逃避的山民,其数量更是有数十万。
若这百余万人,尽皆迁入徐州之地,则徐州的人口不足,便可得到充分解决。
总之,刘烎在泰山大营,待了足足三个月,并且每日皆不闲着,全是整训改编泰山军,并且劝导百姓至徐州,以及指导泰山民众耕作。
当然,这些事情刘烎一人可做不完,所幸每日皆有小吏被调来,连刘晔都亲自前来辅佐。
三个月的时间。
泰山的风貌大为改编,此前自生自灭的泰山众,已经被整理的井井有条,大致的人口结构和编户事宜,也完成了七七八八。
这样的办事效率,连臧霸都不得不服,昔日大汉的官吏,除了征税徭役外,何来如此行事效率。
除此之外,便是刘烎及刘烎带来的官吏,在治理泰山众的时候,居然是秋毫无犯!!!
而且还给了大量资助,耕牛、耕具、粮种什么不算,还帮忙修路架桥,帮忙的山民还给钱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