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1895 > 第145章 中华会馆和教育

第145章 中华会馆和教育(1/3)

目录

在踏进大门,入目的是大片的空地院落。走到不远,王云东忽然听在里面似乎有朗朗读书声。

仔细听——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听着《弟子规》王云东嘴角不由一笑,两三岁的时候,王云东就在先生的板子下一口一声的背,一笔比划的写。从《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声韵启蒙》、《训蒙骈句》等等,事实上,虽然这些都是幼童启蒙书籍,可却包含着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哲学和做人道理。王云东虽然早就不信儒家那一套,但他对于中华典籍里面蕴涵着无穷的智慧财富是不怀疑的。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不能只有西方式的现代科学知识,中国古代的教育精髓也是不能放弃的。

李三省介绍道:

“这是我们会馆的启蒙学堂。里面大概有两百多名学生,最小的大概有三岁,大的有十五岁。我们请了五名先生,他们负责教育这些适龄儿童。先生中有是国内来的秀才,也有当年朝廷派来的美国幼童中上过大学的,他们大多数都有比较好的工作,却愿意在闲暇时间主动来会馆承担华人子弟教育的。国内的秀才先生是要每月80美圆的薪水,并供应衣食住行,倒是那些留学未归的先生们却是分文不要。”

王云东闻言心中不由鄙夷:“那些读圣贤书,口称钱财为阿堵物的秀才们,倒是这样虚伪。一边教弟子善良品行,一边自己却是不顾脸面的索要高薪!”

不过,王云东口中只是赞道:“在些当年赴美留学的公派幼童,风骨着实让人钦佩。不过,这样做义工不领薪酬不值得提倡的。对了,这里的学生主要都是学些什么?”

李三省说道:

“这里是新式学堂,所以,教授课程自然和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一般。许多课本也是翻译成中文的。平日里,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各种学科都是有教的,其他的倒是和国内一些私塾一样。年纪小的学生只是读书,年纪大一点的,先生们会带着他们在空闲时间学以致用,做做实验,还经常去一些工厂参观、做学徒工。我们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数争气,虽然不能拿到什么正规的学历,可是他们随便到什么厂子,很容易就成为被工厂倚重的骨干。”

说着,他脸色上多少带一点自豪。

片刻之后,李三省突然想到,致公堂,还有云东系工厂办的学校哪个都比中华会馆的学校的正规的多,门类齐全的课程,雄厚的师资力量,几乎是源源不断的资金。而且,听说王云东还曾专门组织过很多的异才编纂了一系列比美国基础教育要先进多个层次个基础教育课本。所以,很快李三省就意识到自己是在鲁班门前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