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收购《纽约时报》(120张月票爆发)(4/4)
仅仅用了不长的时间,王云东通过客观的数据全面的了解到报社的目前状况。现在,《纽约时报》真可谓是危在旦夕。财务上连发给员工下一个月工资的钱都没有,也至少有半年时间亏欠大部分人的工资了。另外,由于业务萎缩,至少有200多人闲着无事却由于人情味而没被裁撤。许多购买报纸的读者反映,《纽约时报》的新闻相比其他报纸,几乎是老新闻了。商人目睹了《纽约时报》人气的冷淡,大多提出要减少广告费。
为了稳定人心,王云东对报社注入资金50万美圆,其中30万美圆偿还债务,5万美圆支付了所有员工的拖欠工资。其余的15万美圆资金,更是让报社的财务形势大为好转。就算是亏本经营,也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了。
没有后顾之忧,报社上下,发挥百分之百的工作热情,让《纽约时报》重新焕发出活力。九月最后的十几天里面,读者们吃惊的发现,《纽约时报》在头条新闻真竟然有了多次独家暴料。其中,有对访美的李鸿章的专访,有对明年参与总统大选的几位候选者的专访。
报纸发行量竟然稳中有升,不久之后突然12000份。虽然这样的销量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在《纽约时报》上下同仁们看来,却觉得很振奋。毕竟,一直以来〈时报〉的发行量只见到下跌,少有回升的。
王云东看在眼里,却是没有什么欢喜。多个4000份销量,报纸依然是巨亏的。
众所周知,报纸的收入,一靠广告,二靠发行。
王云东接收了《纽约时报》最大的动力就是为了节省广告费用,同时,他也深信广告获得的利润将在占报纸行业越来越大的比重。
至于发行,由于《纽约时报》版面达到16版,数百记者在世界各国采集新闻,提高了新闻数量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如果想扭转亏损局面,只要要把发行量扩大到4万份以上。
当然,由于《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之间的大战,已经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目光。这两家声势最猛的报纸,销量一个是28万份,另一家是34万份。基本上,把纽约这个城市还有周边地区的新闻报纸市场给垄断的差不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大的变革,《纽约时报》想达到4万份的销量这根本如同痴人说梦。
王云东接任报社董事长后,依然秉承了站在公正立场的宗旨,拒绝了美国政府以及任何党派的的赞助,坚决的作为一家立场dú • lì的报纸。这样,报纸才能够成为被社会认同的“高级报纸”。
王云东提出的:“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很快就获得报社编辑记者们的强烈认同,因为一直以来《纽约时报》就是这个传统,只不过不同时期说法不一样而已。
接着,王云东大胆的学《纽约新闻报》,把报纸销售价格从3美分下降到了1美分。
反正报纸的销量上不去,不但在发行上亏本,而且广告价格也提不上去。道不如光棍一点,把报纸降价,用廉价来吸引人购买。提高发行量后,向商人们索要更多的广告费来获得利润。(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