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第一站,牢狱之灾(1/2)
何为孝,何为道。
汉代贾谊的《新书》,将孝道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对孝道的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从这里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但是,仍然有句话说的好:子欲养,而亲不待。
李同太,今年25,未婚,他是家里的长子,他母亲去世的早,留下一个既当爹,又当妈的父亲,照顾着他们一家五口人,仅存的哥哥、弟弟、妹妹三人。
然而,一家五口人的幸福家庭,在他父亲出海考察之后,父亲这个唯一的家庭顶梁柱,也彻底与世长存,甚至,连尸骨,都不曾得见。
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陪着形形sè • sè的雇主,出没于各海域之间,像什么考古队、探险队、寻宝队……
所以说,这绝对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所谓“出海吃三年”。
就在一年前,李同太的父亲,留下了一封“绝笔信”,与一伙自称“冒险家”的家伙,风风火火的向海域进发。
后来,李同太才从父亲留下的录音记录中得知,那封“绝笔信”与百慕大三角有关,那个被冠以“魔鬼三角”的神奇海域。
今年今日,是李同太的父亲,去世一周年纪念日,他带领着妹妹李何、弟弟李生相,租用了一馊汽艇,正向百慕大的方向开进!
公元634年,贞观8年,二月。
“起来了,起来了,别装死!”
叮叮铃铃的铁链声,伴随着依稀入耳的惨叫声,由远及近,缓缓传入了李同太的耳中。
这个房间的光源,不是十分的充足。
因此,给人以一种,在长久黑暗之下,萤火之光,也显得格外耀眼的幻觉。
不,这,不是幻觉,而是,当下,他正身处的地方。
李同太,缓缓睁开眼睛,挪动了一下,在压抑已久,导致血液不通的胳膊,因此,他的手指,无意中,将一堆枯草,推到了他的面庞之上。
“咳咳!!!”
被枯草中,细微的灰尘呛到后,这才开始仔细巡视,自己当下的处境。
他没去过地狱,但却感觉,这里,就是地狱。
这里,几乎被黑色笼罩,只有一两个小小的窗孔可以透光,窗孔是开在高高的、囚人举起手来也够不到的地方。
从那窗孔里,透进来的一点天光,非常微弱,即使在中午时分,也是若有若无,像晚时,城堡的其他部分天还没黑下来,这里早就变成乌黑一片。
他巡视了半天,收获还着实不少。
有用锁住犯人,防止他们越狱的镣铐和链索。
也有一副脚镣的铁圈里,还剩下两根灰白色的骨头,大概是人的腿骨,可见,那个囚人不仅是瘦死在牢里,而且是被折磨成骷髅的。
这是乱葬岗吗?
不!
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李同太,当下的处境,告诉他,这里是古牢笼!
“真是没用,就你,还号称‘一剑倒’?我呸,这点刑具都受不了!行啦,别装死了,你小子运气也还不错,得罪了太子殿下,还能被无罪释放,也不知道,是你小子,走了什么狗屎运!”
那兵差大哥,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男子,只见他骂骂咧咧,正在帮李同太,打开牢笼上的铁链锁,虽然,他不是很情愿。
但,上头有令,人是不得不放。
“太子?殿下?”
李同太听的一脸糊涂相,发愣于原地,直勾勾的盯着兵差大哥发呆。
“傻了?”兵差大哥嘲讽一二,牢笼的大门,已然打开:“你还走不走?真是奇怪,别人听到无罪释放的无不手舞足蹈,大谢皇恩浩荡,哪像你,走走走,快走!”
李同太,还没有缓过神来,继而问道:“我这是怎么了,这是什么地方?什么太子殿下?什么皇恩浩荡?大哥,你们在拍戏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