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1/2)
文学群殴学术造假大结局,主要代表讲话<>
其实当初写第一篇文章纯粹因为我心情不好。但这样的文章我想写了至少得有五年了。白烨文章里的圈子意识是我极度厌恶的。相声为什么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太讲究圈子辈份资历。文学是艺术的大宗,某些人还以为自己是dèng • xiǎo • píng,以为哪里划个圈那里就是特区。大圈圈就是这帮人组成的所谓文坛。他们把持部分话语权,胡说八道,指鹿为马,拿钱说话,策划图书,迂腐愚昧,停滞不前,倚老卖老,道貌岸然,阳奉阴违,装逼扯蛋,qiáng • jiān文学。<>
其实,归根结底,不用任何争论,他们会被自然淘汰。<>
这今天的采访里,著名文学评论家,解玺璋说:如果我是韩寒的家长,我绝对大嘴巴扇他,有人养没人教。<>
这就是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素质。<>
以后成语词典里倚老卖老的解释就改这句得了。多生动,还带表情的。<>
解说的对,文学要的就是有人养没人教。这帮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对晚辈的看法永远是:你要我教教才行,才能知道什么是文学。<>
谁上当谁完蛋。什么主流文学,文学血统,全是在玷污文学。<>
文学评论基本是不可信的,从白烨的光辉历史上我们已经能看出来了,这也算是一种学术腐败,他还是社科院的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人。白烨是千千万这样的人中的一个,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白烨,至少也要给白烨一个交代,飞来横祸为什么,究竟为什么!<>
对不起大家,我这理由有点不够豪迈,是因为您姓白,B开头,在新浪右边的评论家的名人博客索引里排在最前面,被我第一个看见了。谁让你姓白,以你干的那些事,你应该姓黑才对,这样H开头,还能和我挨着。最危险的地方说不定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今天的采访里有一段:<>
当记者向白烨求证韩寒质疑他职业道德的那三个事件是否属实时,白烨一直不肯做正面回答,只是强调自己工作忙得根本顾不上这个“韩白之争”,并表示昨天上午和朋友商量之后已经决定什么都不再说了。在白烨看来,这件事情本来属于一个网络事件,“垃圾放在垃圾桶里就好了。<>
我一直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白烨们和当今文学小坛子的关系,关键时候还是老前辈厉害,给了我启发,原来这关系就是“垃圾放在垃圾桶里”啊。<>
和任何场合把自己当爹的解玺璋们,收了钱就能把自己当儿子的白烨们,是无法争论什么的,因为他们脸皮太厚,伪君子已经做的自己把自己当君子了。说到底,这是一场互相看不顺眼。80后是一个多么缺心眼的概念啊,79年生的人和80年的生的人区别大还是80年生的人和89年生的人区别大?一秆子能打翻一船人,打不翻一代人。<>
=================================================================<>
电影结束后,都有花絮,我们的花絮就是这些道貌岸然的人说的一些经典。<>
白烨代表卫慧:大有作为,她完全可能扮演一个传达时代的情爱新声的代言人角色。<>
白烨代表李亚鹏:我希望这样一个事件,能为如何为网络立法和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一个反面的例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