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421:白忙活一场?(5更)(2/4)
拖欠俸禄,更是要逼朝廷官员去贪墨。
至于宫廷的花销就更不能省了,宫里的贵人们吃的是上等精米,这些米不走运河,全由“苏、松、常、嘉、湖”五府的农民运送上京。可宫里的贵人数量是少数,真正耗粮多的是数万宫人,这些人要是饿着肚子,整个宫廷的运转都会陷入瘫痪。
大运河沿岸,像通州和天津卫这般建有粮仓的还有不少地方,这些粮仓都是储放漕粮的。
在赈灾淮南和保证整个大魏不出乱子之间,皇帝肯定选后者。
程卿觉得皇帝这个选择倒无可厚非,皇帝可能在其他事上比较狗,在此事上却没有错。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他折腾谁也不会拿天下安稳开玩笑,自要从大局出发。
如果大魏都不能正常运转了,又拿什么去赈灾淮南?
今年是淮南地区大干旱,明年又指不定是哪里闹洪灾,皇帝肯定要长远考虑。
皇帝让五皇子去淮南赈灾,分批运走四十万赈灾粮,就是要等北上运粮的漕船空出来一些,或者让离淮南近的粮仓直接拨运赈灾粮过去。
程卿建议一次性从天津卫带走三万石粮食,仅仅是漕船,程知绪就要准备七八十艘,这还不算他们从通州带走的那五千石粮食。
程知绪厉害就厉害在,他反对一次性带走三万石粮食,却不会故意拖延粮食搬运和漕船征用,那会显得程知绪自己没能力——
程知绪先准备好了船,这是比搬运粮食更困难的事,有了船一切都好办,程卿和崔彦确认了大运仓和广备仓的粮食没问题,程知绪立刻带人从两个粮仓搬运粮食去码头。
大盈仓抢救下来那两万五千石粮食根本不能用,救火时沾了水,如果直接装船运走,到淮南时粮食恐怕都捂发芽了。
也不是说那两万五千石湿粮就要丢掉,晒一晒还是能归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