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雁过留毛(2/2)
李信再捏一块儿糍粑吃着,就见母亲听了后手中烙铁火印丢在火盆中,转身对李信高声说:“今晚回去把牧场屋舍收拾干净,明天我也搬到牧场里去。”
李信应一声,母亲这是跟大舅一家闹崩了。
算一算大舅这一出一进一转手能赚多少市值?
大约在三千左右,这可是三百两重的银子,近乎二十斤重!
小坑外甥一把,能赚三千银币,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事。
这样乘火打劫又轻松的美事,人生中能遇上几回?
易地而处,自己大概也会动手,应该会动手。
扈彤见状,只好驾御马车接走张氏,临走还把张氏丢在火盆里的烙铁火印带走,这是李信的火印,带来是给马匹盖印的,看来用不上了。
小舅与韩初九一起走来,他也洗了手,拿了碗自己捏糍粑吃,这种五谷混合豆类、风干蔬菜磨粉炒熟的高油炒面粉耐储放,易充饥,是军中干粮中的一种。
小舅先饮一口酥油茶,神情与往常一样不见多少情绪波动:“你既然想养牛,高建平帮我放牛十三年,他家的欠条一会儿也转给你。有他在,你再找两个人搭伙,这二三百头牛也就稳了。”
酥油染在胡须上,显得亮晶晶的,颇有深意询问:“鱼儿沟内草场大约能养五百头牛,今后你是想养牛,还是想做别的?如果是要专心养牛,你也知道高家养了八百头牛,今后贩牛方面的事情你得和高大夫达成协议。”
李信的祖母是高正盛的亲姑姑,高正盛过世的父亲是李信的舅爷,算起来李信也能称呼高正盛一声舅舅。
举目四望,似乎阳关镇有影响力的几个土著都是舅舅。
李信心中调侃原主的姻亲关系网络,也不由反思。
这么多的舅舅,说明了什么?
说明李信这一支家族人丁单薄,宗族在阳关镇、赤亭县并不强力,隔壁的天水郡才是李氏家族的大本营。
李信回忆与高家相关的记忆,说:“以往怎么贩牛今后还怎么贩牛,高家卖高家的,我卖我的。”
因父亲征剿东羌阵亡之故,祖母埋怨母亲张氏与小李信,婆媳争斗一番后就回了高家,几年前病亡。所以原主李信与高家鲜有走动,反倒是兄长李亮与高家关系亲密。
过去张家养牛,也与高家有一些摩擦。
现在把牛转换到李信名下,那张家与高家就不存在矛盾、利益争执了。
李信刚想通这一点,就听小舅口气强硬:“你最好去谈一谈,你得自己解决冲突。”
一旁韩初九捏糍粑吃着,扭头去看远处,那里张开、张承各领四五个亲近伙伴帮着拉马、赶马、控马,往马屁股上盖火印。
他瞥一眼不以为意的李信,眼角泛笑,暗道可惜。
实在是可惜,李信的伙伴还在郡城服役,同龄的麻骛在步营服役,再有半月才能回来,在其他的要等到明年的六月下旬,或后年的六月下旬才能返回。
其实汉阳郡很小,只有三个县而已,完全是因汉水、大汉、天汉这么一个汉字,才成了天下最小的郡。
其实这里应该称呼汉源郡,但这个名称有些重,承担不起,就折中称呼为汉阳郡。
阳关河汇入赤亭河,赤亭河与白河汇流形成汉水上游,经武都郡流入汉中郡。
没有嘉陵江,只有汉水、汉江。
汉阳郡就这么三个县,东边赤亭县、中间汉阳县,西边白河县。有意思的是赤亭县西北方向是陇西郡的岷阳县,这个县的岷河水系被刀锋一样的山棱一分为二,一条注入黄河,一条注入长江……
从水系发源、走向来说,汉阳郡在陇中高寒地区,是制高点,是凉州东部的屏障。
这里与关中之间,就一个陈仓天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