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规矩(2/2)
军爵大夫的高正盛年四十出头,身形矮胖穿天蓝暗紫花纹的礼服,戴七寸黑木长冠,被唱名后牵马上路,翻身上马站到最前。
三老又念:“左前导,阳关李氏中更信!”
李信身侧张开见他反应慢,就推了一把,李信牵马上路,凭着肌肉记忆和白心的配合,矫健、顺利跨腿上马。猎犬九饼要追上来,只是项圈被张承抓着,九饼扑腾两下不动了。
三老继续念:“右前驱,阳关张氏左更孟达、天门侯氏左更青良!”
李信余光就见大舅和一个身形瘦小勉强能上马的老汉上马,抵达高正盛之后;接着三老又点了两名军爵左更的左前驱跟在李信身后。
六骑开路,后面是赵家族亲男女老少百余人一路哭丧,再后面是百余骑士扈从。
近乎步骑三百人送葬,可谓风光大葬。
李信身为前导,观摩效仿高正盛行举免得犯错惹笑,此刻也大概明白自己这个中更军爵的含金量。
整个阳关镇,军爵最高的是高正盛的大夫军爵,再次的右更军爵空悬,再次一级的中更就自己一人,再下来的左更军爵整个阳关镇就只有大舅、赵瘸子长子赵辽、韩初九一共三家。
队伍行进十二三里,抵达阳关南街边上的乡寺坞堡,坞堡修在镇子南郊山势余脉上。
出乎李信预料,竟然不是去乡野之地土葬,而是要火葬。
坞堡修在小山岗上,版筑土墙高三米多,宽也有两米,土墙外是一圈开挖的堑壕,深宽都在四米左右。
乡寺坞堡所在的山岗脚下,有一片修葺整备的平坦校场。
既是校场,也是晒谷场,现在是火葬场。
场上已搭好柴木堆,赵家族亲女眷抵达校场哭声就更大了,男丁则抬着棺椁摆到柴堆上。
柴火点燃,李信站在队伍前排不由眯眼,他左手牵着缰绳,右手轻抚白心的鬃毛,安抚其情绪。
烈焰燃烧,除赵家族亲外前来奔丧的骑士也就散了,只是校场外有赵家姻亲在散发粽子。
李信本不想要,跟在身边的张承嘻哈笑说:“高大夫搭了七银,下来就你五银最多,这粽子你不拿,是不是看不起赵家?”
“还有这说法?”
“处处都有说法。”
张承排队,回头对李信说:“乡野地方来来回回就这些人、这些山、这些沟,抬头不见低头见,每日计较的不就是谁前谁后,谁高谁低?处处都有讲究,为先喝茶后喝茶的事情死人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张承挤挤眼睛,难得真正的压低声音:“庄子说过,老则受辱。岁数越大的人越讲究这个,还越不怕死。你不讲规矩,比杀了他还难受。他难受,又活够了,死前肯定不让你好过。”
李信只是笑笑,有些不理解这种乡野人文。
这世界有简体字、普通话勉强能理解,如果几百年前有一个类似自己这样的人,想来推行简体字、普通话应该能有些成效。
可也有庄子?庄子说过这样的话?
入乡随俗,李信检索记忆,也就跟着排队上前领取粽子。
张承领了两个粽子后,轮到李信时赵家姻亲另从木桶里取粽子,足足给了李信六串,每串六个,还是五色丝线捆绑,造型上佳的粽子。
李信扭头四顾,见高正盛那边也领了粽子,足有八串,每串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