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破风(1/2)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也就是逐鹿之战开始的第五天,远在京师的朱由检终于等到了捷报。
宁王在捷报中称,涿鹿之战,杀死杀伤包衣战甲一千六百三十七人,缴获铠甲兵器无数。己方伤五百人,亡两百人。涿鹿完好无损。明军夜不收禀告,叛将孔有德向北逃窜,不知踪迹。
在捷报末尾,朱聿圳煞有其事的向他皇兄请示,是否乘胜追击,一举将奴酋多尔衮擒获。
宁王麾下两千人马,骑兵更是少的可怜,追击建奴当然是妄想,更不要说什么生擒多尔衮。
崇祯皇帝随即口述诏书,宁王建立大功,待到班师回京,一并加赏,明军众位将士,守城有功,各人赏赐白银布帛不计,穷寇莫追,让其好自为之。
使者携圣旨离去,朱由检心情舒畅,随即诏令心腹重臣来乾清宫与他共进午膳。
明清之战刚刚开始便已经结束,根据朱由检判断,如果宁王汇报战况属实,建奴连一个小小的涿鹿都拿不下,绝难攻克京师棱堡群,所以短时期内将不会对北京构成威胁。
同样的,以朱由检现在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与八旗劲旅进行野战,固守待援是京师明军唯一的选择。
当然,如果建奴能加紧改进红衣大炮,研制出专门对付棱堡的巨型火炮,战争的天平还是会倒向多尔衮一方。
考虑到孔有德叛变前后为后金带去大量葡萄牙工匠,如果建奴能将这些葡萄牙人有效利用起来,假以时日,研制出棱堡克星——开花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崇祯皇帝估计,建奴掌握开花弹技术,大规模制造,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也就说,留给大明的,还有两年时间。
两年时间说长不长,朱由检当然不能将他随意荒废,实际上,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比如漕运,比如江南。午时初刻,乾清宫侧殿,大明君臣围坐一座,在场中人有工部尚书张国维,户部尚书倪元璐,以及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南镇抚司千户高文彩。火药局千户毕抚坚,副千户汤姆士。
在此之前,朱由检示意将捷报散发出去,很快的,明军大败战建奴的消息便在京师内外传的沸沸扬扬。
有的说明军毫发未损,而三千包衣已全军覆没,有的说正黄旗战甲被斩杀一半,明军只伤了两个人,还有的说正黄旗步兵统制鳌拜被明军生擒,当然最离谱的说法是建奴奴酋多尔衮被一名火铳手击毙,首级正运往京师。不过所有人都承认一点,那就是,这次大胜,靠的是成祖爷或是太祖爷的庇佑。
这也难怪,以普通人的学识,根本不能理解汤姆士设计的棱堡到底有什么作用。
闹出这样大的动静,众位大臣早早知道消息,宴席刚刚开始,众人便纷纷举杯,向崇祯皇帝贺喜,各人感情真挚,尤其是太监王承恩,抬头望向朱由检,眼眶湿润,口中喃喃道:
“皇上!大明中兴有望了!大明中兴有望了!”
朱由检一脸尴尬,只是击退建奴包衣就能手下臣民如此兴奋,可见大明军队从前是多么窝囊。不过这次棱堡群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的确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宁王能击退建奴,多亏了汤姆士先生的棱堡设计,当然,也要感谢两万多工匠们夜以继日的辛苦!”
崇祯皇帝举起酒杯,朝西班牙人微微示意,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众人将目光投向坐在一角的汤姆士,汤姆士杯酒下肚,脸色发红,这会儿正不停嘟噜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崇祯皇帝示意众人坐定,不等他开口说话,大学士魏藻德再次站起身,振聋发聩道:
“皇上攻灭建奴,功盖天地,应拜谒太庙,刻石立功,告知大明先皇!”
狗改不了吃屎,魏德藻这辈子大概也改不掉溜须拍马的毛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