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唐王(1/2)
中都凤阳。
凤阳府衙向西百米之外,便是赫赫有名的皇城监狱,此处关押着负罪在身的宗亲藩王,到崇祯末年,宗室数量庞大,超过十万,若将其中罪犯全部收押看管,不要说中都凤阳,便是南北镇抚司加起来也不够塞。
曾在皇城监狱留下故事的藩王不计其数,不过最有名的当数老唐王的儿子,后来的南明隆武帝朱聿键。
这位少年英才,八年前曾自发率领乡民北上勤王,与流贼作战,结果被崇祯皇帝猜忌,关到了凤阳监狱中。
朱聿键蜷缩在牢房角落,身负手铐脚链,长期牢狱生活将他折磨的面目全非,今年不过四十岁,却尽显垂暮之色,像一个老人了。
光阴如梭,少年藩王来到凤阳监狱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
高墙之外,凤阳街道上,行人稀疏,偶有百姓路过,也是神色恓惶,形若鬼魅。
国之将亡,必有乱象。
五日前,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凤阳府境内发生强烈地震,不少民居皆成瓦砾。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恍如末世。
凤阳城内,上千幢房屋倒塌,百姓伤亡惨重,就连知府衙门也遭到牵连,牌匾震落,砸死了一个慌不择路的衙役。
皇陵异象频发,成群结队的老鼠从墓道中蜂拥而出,过冬的毒蛇从地底下钻出来,在大明皇帝的墓碑前冻死。
正月初三,李闯西安登基称帝,建立大顺,消息传到凤阳,百姓皆言,大明龙脉已断,命不久矣。
清晨,凤阳府衙门前,两个红色斗篷径直走入府衙,知府出来迎候,来人只是稍稍寒暄几句,便拜别知府,往皇城监狱去了。
牢房被从外面打开,不及见人,便听传来尖细冰冷的嗓音:
“唐王殿下,别来无恙啊!”
“没钱给你们了,快走吧!都走吧!”
朱聿键从噩梦中惊醒,
崇祯九年五月,镶黄旗统制阿济格率八旗主力,入喜峰口,大举掠夺,明巡关御史王肇坤拒战,兵败而死,明军退保昌平,清兵再侵居庸、昌平北路。一时之间,京师戒严,人心惶惶。
当年的唐王朱聿键正是血气方刚年龄,在封地安阳多次上疏崇祯皇帝,请求率兵勤王。生性多疑的朱由检生怕这位远方亲戚再上演出朱棣靖难之役的把戏,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敕令州县官吏严加督查,以防不测。
换做其他藩王,自然会就此罢手,待在自己封地上怡然自得,只要建奴不侵扰本地,管他北方洪水滔滔,管他朱由检是死是活。
然而朱聿键注定和普通人不同,他不顾“藩王不掌兵”祖训,在河南私自招兵买马,招募千余人,循建奴踪迹一路北上,名曰勤王。
行至北直隶裕州时,巡抚杨绳武上奏,朱由检立即下旨勒令朱聿键返回,不得有误。
重压之下,唐王只好离去,在返回途中,与农民军交手,乱打几阵,互有胜负。
明朝对藩王防备极严,这样明目张胆勤王,已经犯了大忌,即使动机纯粹,仍使朱由检大怒。乃于冬十一月下部议,将唐王废为庶人,派锦衣卫把其关进凤阳皇室监狱中。
崇祯九年到崇祯十七年,算起来,已经有八年了。如果不是穿越者乱入,朱聿键只会沿着固有轨迹往前走,弘光朝覆灭,在福州称帝,然后,成为南明历史上最悲催的帝王。
八年时间让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沦为迟暮老人,囚徒生涯更是让他受尽折磨。
虎落平阳被犬欺,经常有守陵太监”慕名”前来向唐王勒索钱财。这也难怪,朱聿键能筹建兵马北上勤王,银子应该不是问题。
没人相信唐王为筹备军饷,早已耗尽钱财,他颇有些骨气,任凭守陵太监们威胁辱骂甚至拳脚相向,一文钱也不给。
这种铁公鸡做派自然惹恼了管事太监石应诏,石应诏在了解完朱聿键的光辉事迹后,判断这位落魄藩王已经彻底没有翻身的希望。于是直接用条铁链将唐王绑到石墩子上,吃喝拉撒睡都在石墩子,不给钱,就一辈子待在石头边。
朱聿键折磨的差点丧命,所幸被凤阳巡抚路振飞发现,上书皇上,朱由检闻听后,勃然大怒,下令将石应诏处死。石应诏的死没有震慑到其他企图发财的太监们。
毕竟巡抚大人不会天天来狱中视察。不久之后,路振飞巡抚淮扬,暂离凤阳。守陵太监们看准机会,隔三差五来到狱中勒索。在他们看来,这位大明宗亲必定将钱财藏于他处,不让他吃点苦头是不会交钱的。
“小唐王,杂家前日要的玉佩,你到底是给也不给啊?”
“小唐王,你府上那副董其昌的山水画,现在何处?快交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