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油井的诱惑(2/3)
其实古人早就会打井了。
他们的开凿技艺概括地说,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发明了冲击式的顿钻凿井法,用钻头就是所谓的“圜刀”来开凿井,它的原动力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抬起装有“圜刀”和重物的首部,然后利用重力再放下,“圜刀”就可以开凿了------随着井深度的加深,还可以随时添加支杆。
第二个就是利用巨竹去节,首尾衔接成套管下入井中,以防止井壁砂石入坠和周围地下水浸入。
特别是在四川地区,那里的人们还创造了汲土筒和汲卤筒,即将熟皮装置于一段竹筒的底部,构成单向阀,每当竹筒浸入泥土与水的混和物或是地下卤水中时,溶液便冲激皮阀上启,使溶液进入于筒中。
每当提起竹筒时,筒内的溶液便会凭借重力压迫皮阀关闭而不会漏下去。
这个时期钻井工匠们的顿钻设备主要由踩架和井架组成。
简单描述一下。
那个踩架上有碓板,碓板的一端悬挂着钻头“圜刀”,钻头“圜刀”是直接开凿泥土和岩石的工具,碓板的另一端供人踩踏或者卷扬,从而使钻头反复上提、下顿,产生冲击运动。
井架是用来提、捞、吊、升的支架,它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四腿塔式的,一种和“A”式很相似。
井架的顶部横梁上装有木轮,也就是所谓的天车。
他们利用灌水来清除井下凿碎的泥土或岩屑的汲土筒或汲取井中液体的汲卤筒,就是由穿过天车木轮的绳索来实现提升、下降运动的。
顿钻钻井技术由于采用了机械,与人力直接挖掘井相比,具有省力、钻进速度快以及能够钻凿较深的井等优点,所以先前称它为钻井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后来,他们又在开凿卤水井中开始使用立轴式的大绞盘车,也就是一种立轴式硬木滚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