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岭南大都督(1/4)
刘禅写完经济改革计划书和修改的改土归流制度后,将其交给了诸葛亮后,就不打算再过问这件事了。
不管怎么样,诸葛亮应该还是要有他的历史地位的,或许在未来,因为自己并不是那个历史上的阿斗,必然会夺去诸葛亮一些在军事上的风采,但是内政上的风采,自己必然不能再去与诸葛亮争夺了,并且在内政方面,因为自己的存在,诸葛亮应该比原本历史上更加大放异彩才是。
所以这些足够影响后世千年的制度,就应该交给诸葛亮来施行。
在内政方面,从古至今,没有能比诸葛亮更加出色的人了。这也是自己的幸运,能碰到诸葛亮这种旷古绝今的人物。
而且有了这些详细的计划书之后,交给了诸葛亮去做,刘禅可以放一千个心,就算自己的规划有大漏洞,诸葛亮也能帮忙完美的补上这个漏洞。
刘禅把两份计划书给了诸葛亮之后,这个时候已经是夏末了。免除赋税的第一年的秋收即将到来。
这个时候就算是在整顿军队的刘备和整顿天网的庞统,都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事情,开始将全部身心放在了夏收上。
夏收和秋收,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官员或者是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比如每年春天播种季节来临之际,朝廷都要举行籍田仪式。
在籍田仪式完了之后,天子需要带领文武百官耕种于属于皇家土地的南郊,诸侯则耕种于东郊。
这种活动的意义,便是劝民耕种,天子以身作则,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随着大汉的没落,籍田这种事情已经许多年没有举行了,刘禅听说去年曹操在邺城举行过。
除开朝廷要举行籍田,而地方政府则要举行班春的仪式。
所谓班春,也就是颁布春令,以督促百姓及时投入春天的耕作劳动,以免耽误春耕。
诸葛亮在春耕的时候,亲自去各郡县巡查,就是属于班春的仪式之一,不过在大汉的平常时期,这种都是郡守亲自到自己的辖区进行劝耕的事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