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正式出巡(2/3)
只是这些消耗,都不会出现在朝廷正式记录的开支里,毕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会在来年的赋税收取中有所体现。
所以很多大臣反对朱元璋出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皇帝出巡一趟,真的太耗钱了。
而在出行方式上,让朱元璋走陆路,也是朝中大臣们一致赞成的,就是朱棣也希望朱元璋能走陆路。
陆路虽然慢一点,但胜在安全,就是走长江水道和运河那也有落水的风险呢,更不用说方兴未艾的海运了。
虽说按照现在修好的水泥路走,一般从北平到京城也就要花一个月时间,可那是轻车简行,一路疾驰。
朱元璋身边还有这么多天子仪仗,自然不可能这样走,这一进一出,消耗的时间就多了。
说不定整个洪武二十五年,都会在路途中渡过了。
虽然朱元璋已经随着车架离开京城了,但是一篇篇奏折还是被递到了朱元璋的手里,就是在路上,朱元璋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批阅奏章里渡过的。
这让跟着一起的何秋感到分外的同情,当皇帝还真不是个好事,特别是当个勤政爱民的皇帝,看这一天天累的。
朱元璋自己也对这样的情况极为不满,他本人此次出巡,也是有心想要了解各地方的民情的,像现在这样,被万军保护的严丝合缝,又有这么多奏章要等着他处理。
他怎么可能真正看到地方上的民情呢?
朱元璋从个贫苦百姓,一跃成为大明皇帝,之前的时候,他还可以自信的说,他对民间疾苦是有了解的。
可是从他成为吴王到现在已经二三十年了,民间又因为变法新政出现了什么变化,朱元璋心中都是没底的。
所以在批阅了几次送来的奏章后,朱元璋终于没忍住,对着京城来的信使骂了个狗血喷头。
让他回去告诉朱棣,以后除了边防大事和各地大的灾情需要通知他一声,其他事宜都由他自己处理,别再耗费人力,把折子送给他了。
以朱元璋的权威,他既然这样说了,又有谁敢不听呢?
往后再递上来的折子就少了很多,朱元璋也得以有空闲,能够带着朱高炽在民间转悠一趟。
虽然朱元璋的车架还是以固定的速度,在往东南方向走,可朱元璋却时不时带着朱高炽、何秋和蓝玉,领着几千名骑兵就跑了不少地方。
因为南京就是在长江上坐落着的,朱元璋现在出行的方向,也大致是顺着长江走,很快朱元璋一行人就走到了鄱阳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