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到北平(3/3)
何秋也是一口答应了。
然后何秋就开始物色一般的儒学老师了,他不是很懂儒学,那就只好从外面请。
借着良乡候的名头,和朱棣燕王的威势,这几天何秋连着拜访了十几位夫子,一个一个的谈条件,快没把何秋给累死。
何秋现在躺在王府庭院的躺椅上,仰着头欣赏着后世看不到的星河。
朱棣在一旁,拿着他写的夫子们的名单,啧啧称奇,何秋算是把北京周边有名的童子试老师都给挖走了。
朱棣想到这,就想到自家的几个孩子,何秋虽然收了朱高炽做土地,但是教朱高炽的时候,可没有教陈四维的时候认真。
再看看何秋对这个还没建好的学院所投入的期待,朱棣决定了,要把自己的孩子都放到书院去,匿名就行了。
一来,能让自己的孩子和一般百姓的孩子一起玩,多了解些民间疾苦。
二来就是希望,何秋的这身本领能被他儿子学全乎了。
这些天里,何秋除了跑着挖老师,还抽中了一件好东西,也是现在能用得上的,一台蜡纸印刷机,和蜡纸印刷的各种技术描写。
这种蜡纸印刷机,何秋在后世上中学的时候见的就已经很少了,毕竟不够方便,每次想印刷卷子,都还要老师用刻刀在蜡纸上阴刻,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一个不小心,错一个字,那就要把错字部分烤了重新刻,虽然比起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已经进不来很多,但相比于后世的电脑打印机,效率已经相差太多了。
何秋就用这个蜡纸印刷机,把他编写的教材,和陈四维的部分笔记编纂起来,当成新书院的部分教材。
可省了他一多半的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