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刘航、王铭宇、彭肥仔(3/4)
侯山平也赞成这样的建议。
彭肥仔歪着脑袋说道:“要是能够免赋,自然更好。”
没错,均田免赋这个口号吸引力的确是很大,土地是每个贫苦人家的梦想,即使均田不免赋,吸引力已经足够。当然,人的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贫苦老百姓同样如此。如果不用缴税,那就更好了。然而,在封建社会,如果不收取农业税,国家的税收从何而来?
张准有条不紊的说道:“刘航,你研究过商业税和工业税吗?举个例子,就说矿税吧。其实,大明朝有很多的矿山,其实都是可以征税的。现在的情况是,这些税收没有办法征收上来,都被别人拿去了。”
刘航说道:“对不起,我才疏学浅,对商业税和工业税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们是否了解?”
王铭宇摇头,表示也不太理解。
侯山平同样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懂。
张准只好详细的解释说道:“这不怪你。事实上,商业税和工业税,才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不知道大家对南宋的情况是不是了解,其实当时的南宋,农业税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国家大部分的财政收入,其实都是来源于商业税和工业税……我们大明朝的商业贸易和工业贸易同样很发达,如果征税的话,肯定不会比南宋少……”
事实上,自从隆庆开了海禁以后,大明朝的商业贸易,其实是非常发达的,东南沿海到马尼拉的航线,大型商船来回穿梭。南下的商船装载着大量的瓷器、丝绸、茶叶、药材、生丝等货物,北上的商船则载着大量的白银。由此,大量的白银从海外流入中国。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在明国境内的白银,应该有三亿两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五亿两。
明朝的商业贸易如此发达,商业税却非常少,福建每年的茶叶贸易高达数百万两白银,茶叶税却只有三十两银子,简直是怪胎。当初朱元璋定下的商业税是三十税一,基本上等于免税。实际上,后来的确是完全免税了,商人成为拥有社会财富最多的人,却不用承担任何的税负。
又有各种矿山,同样是可以征税的。万历皇帝当年派出的税监,尽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猛烈的抨击,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否则,万历三大征那么大的消耗,他怎么支撑下来?那可不完全是张居正的功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