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杀一儆百(2/3)
赵广汉死后,京兆尹空缺,病已命群臣举荐人才。丞相魏相举荐司直萧望之,丙吉举荐彭城太守袁遗。群臣莫衷一是,于是擢拔萧望之为少府,袁遗守京兆尹,试用两年。
至此贤官七子少一人,病已感慨不已,于是私下诏问丙吉其余六人政绩如何。丙吉上奏道:“启禀陛下,于定国担任廷尉期间,没有一件冤案,百官交口称赞。董梁担任大鸿胪,龚遂担任水衡都尉,也都按章办事,从没违法行为。至于右扶风尹翁归、颍川太守黄霸和东郡太守韩延寿,微臣想细细奏报。”
病已侧耳静听,丙吉娓娓道来。原来尹翁归担任右扶风后,选拔清廉公正、嫉恶如仇的属吏,对他们以礼相待,有功重用,有过重罚。虽然自身刚正清廉,但尹翁归从不骄傲自恃,总是温良谦让,不轻视别人。上下官吏对他十分佩服,甘愿为爪牙。
三辅历来都是权贵之地,为了打压不法豪强,尹翁归重新采用当初在东海郡治政的方法——分县治理。命属下将右扶风分县审查,先把郡中贤民、不肖及奸邪之徒登记在册,做到县县有记籍,郡中有备份。一旦哪里有盗窃案件,他就把当地县官叫来,将主犯的名字告诉他,让他用类推法去追查罪犯的行踪。追查结果,往往正合尹翁归的推断。众人因此对尹翁归更敬佩,纷纷肯效死力。
尹翁归虽然对豪强严刑峻法,但有别于一般酷吏。一般人对豪强动辄杀伐,而尹翁归恰恰相反,他习惯攻心,从根本上教化百姓。一旦有豪强犯法,尹翁归便把他们交给掌畜官处置,命其切草服刑,并限期完成,否则就脱掉裤子,接受鞭刑。许多豪强不堪受辱,最后纷纷自杀。自此京城豪强畏惧,不敢作奸犯科。一旦有豪强害人性命,尹翁归便在农闲时召集右扶风吏民前往观看,亲自监斩,杀一儆百。吏民纷纷大骇,不敢违法犯罪。
听丙吉叙说尹翁归功绩,病已大喜道:“朕知道,尹翁归治盗有方,被百姓称为三辅第一贤官。”丙吉也笑道:“确实如此,尹翁归治理有方,那是遇到陛下提携,才有施展的机会。同样的人还有黄霸,他在颍川担任太守期间,也明察秋毫,对百姓宽大仁慈,深得吏民拥护,治绩天下第一。可韩延寿似乎表里不一,坊间有些传闻不太好。”
病已皱眉道:“朕怎么听丞相说东郡太守韩延寿深受百姓爱戴呢?朕记得韩延寿还是丞相推荐给大将军的,他却没有同流合污,是个人才。听闻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一个骑马的门卒没有按时上岗,险些被处罚。后来这个门卒听闻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了韩延寿,于是拦下了韩延寿的车驾,对韩延寿说:‘今日早上府君车驾出行,属下等了许久,不巧属下的父亲来访,属下不得不出去迎接。待回来时,府君车驾已经走了。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岂不是有损教化?’韩延寿于是赦免门卒,又重用他!”
丙吉叹气道:“微臣知道这件事,这门卒本来是个书生,听说韩延寿贤明,想前往投靠。后来无人举荐,只好做了门卒。韩延寿在东郡以教化为先,政绩突出,曾位列第一。但微臣今日要说的是,请陛下以赵广汉为戒!微臣听闻自从陛下降旨表彰韩延寿,韩延寿在东郡就越来越骄狂,常常手握大权,凌驾于律法之上。这样下去,只怕迟早生出僭越之心!”
病已感慨道:“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不做得太过分,朕可以容他,让他造福一方百姓。现在故昌邑王如何了?”丙吉一惊,恭敬道:“山阳太守张敞多次请求调任他地,在他看来,刘贺毫无野心,似乎不足为惧。他希望为朝廷治理贪腐,造福百姓。”病已笑问:“少卿,你怎么看?”丙吉笑答:“微臣以为让张敞这样的人才虚度光阴,毫无作为,有些可惜了,不如物尽其力,人尽其才!”
不久渤海郡和胶东国盗贼横行,为祸地方。病已于是擢拔张敞为胶东相,赏黄金三十斤。张敞大喜,亲自入京谢恩。病已在宣室殿召见,张敞趁机道:“陛下,微臣以为地方官比京官更难,一是俸禄差距大,二是郡国远比京城复杂难治。人人以为京官难做,实际上恰恰相反,京师上有天子,下有丞相等百官,人人不得不自省自察,不敢放肆。而郡国豪家,上达京师,下有宗族,稍有不慎,或严刑峻法被人弹劾,或毫无作为惨遭罢黜,微臣以为这是最难的。”
病已感触颇深,想起当初游历三辅,即便查到了违法之事,最后往往不了了之,不禁叹气道:“说的对,说说你的想法。”张敞铿锵有力道:“微臣斗胆请陛下给捕盗有功的官吏更丰厚的赏赐!唯有厚赏才能激励地方官全力为朝廷劝善惩恶,才能防止地方官贪污腐败,危害地方!”病已沉思良久,欣然答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