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牧牛小童(2/3)
曹彰不想就这么算了,当今之世,如此一个牧牛小童竟然会背《孟子》,绝对不是寻常人家,多半是家道中落的高门子弟。
牧牛小童终究只是个小孩,受不得激,转身说道:“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畔之,如此可谓、谓‘一夫’也。”
曹彰点点头,又问道:“如何才能‘得道多助’?”
牧牛小童不假思索地说道: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不知怎的,原本口吃的牧牛小童好像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越说越顺,说着说着,一长段下来,竟然没有一处口吃。
这段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尊重、任用贤才,士人就会高兴,愿意来当官;
给商人提供存放货物的场所却不征税,商品滞销又依法收购,商人就会愿意来做买卖;
关口检查不征税,天下的旅人就愿意来这里;
农民耕种公田不另外交税,老百姓就愿意来这里耕田;
住宅不收另外的税,老百姓就愿意做这里的臣民;
真正能做到这些,那么即使是邻国的老百姓也会像仰望父母一样看待他。
曹彰闻言,心中已有计较,这些都是孟子的话,虽然与现实情况可能不是那么精确吻合,但是道理确实是逻辑自洽的。
这牧牛小童看似穷困,身上衣衫也多有补丁,但是绝对家学渊源,只不过是家道中落罢了。
“好,我再问你一个。为什么这样做就能‘得道多助’?”曹彰顿时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刨根究底。
牧牛小童依旧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早有先例。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大概意思就是,用武力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所以称霸必须是大国,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让天下归服,不一定是大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