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百事待兴(3/4)
这里一座房子也没有,但是按照赵德昭的要求,只要不是阻碍施工的大树,一律不能砍伐,所以可以看到一颗颗大树矗立在这片工地上。
这些沟壑四通八达,按照设计,从南向北倾斜,一直到江边。
在江边的河堤外延,兴建了一座巨大的深坑,按照设计,这一座深坑,足以应付两到三万人的排泄与生活用水净化。
工匠和劳役们只知道按照赵德昭给的图纸施工,不懂赵德昭要做什么。
这实际上就是下水道,沼气池。将城西这一片的粪便,垃圾都集中在一起进行沤肥,沼气,剩余的残渣,会是最好的地肥。
在古代,粪便在数百年的历史中都是可以卖钱的。
所以,赵德昭也不会担心这些参与的垃圾处理不了。
既然要建一座新城,那就从最基本的开始,城西,城南,城东,都将会先修建下水管道,然后才盖房子。
而且,所有的房子统一规划,都是两层楼,而不是单纯的一层楼。
当然,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每家每户一个院子是少不了的。
围着护城河外围一圈的房子规制最高,这是为官员们准备的,越向外围,房子越小,院子越小。
在这个有等级的社会,房子也是身份的象征,赵德昭不仅不会破坏这种等级,还会继续维持。
因为这些,才是封建社会稳定的基础。
只要不堵塞普通百姓上升的通道,所有人都会拥护这种制度。
沿着三个城门出城的通道两侧,不会设置住户,而是一家家商铺。
道路被拓宽到了五十米,中间还设置了花坛隔离。
不过这一切都还是规划中,如今这里还是黄土地,有水的地方就是一个个泥坑。
赵德昭让人跳下了一条下水道,看了看高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下水道三米深,将会用红砖,水泥固定,这个高度将会是两米,然后覆盖上加了钢筋的混凝土板,上面再盖土填平,上面再建净水沟排水。
这样的下水道,在几十年以内,都能应付使用,以后即使改建,因为避开了建筑,改建也容易。
如今的投资主要是建筑材料,人工不值一提,因为都是免费的劳役。
朝廷连粮食都不用出,自然就有人来干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