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轰(1/3)
对李开邺来说,刚当上中国总统的他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而讨厌的问题——日本正在成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最近,也最麻烦的挑战者。
1901年,远东战争结束后,日本就在《天津条约》的限制下,被剥夺了中央银行体系,各个财团也受到了严厉的制裁。
然而,远东战争后的局势已经开始不利于中国,为了限制中国的扩张,英美德三国对华在日本问题上给予了较大的牵制,未能让中国一劳永逸的解决日本问题。
从1901年到1905年,日本确实过的比较艰辛,此后就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不断获得新的贷款和扶持条件,整个国家的发展也非常稳定。
特别是在柴田俊夫上台后,他成立了以自己为首的日本民主进步党,积极推行效仿中国大公党的中间派政策,重新扶持大财阀的发展,在国内推行农业合作社,加大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推行普及的国民教育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三菱、住友、安田等大财团就已经恢复了实力,并陆续都超过了富士财团。
随着《天津条约》到期,日本也从1926年恢复了金融dú • lì,并开始加大日本海陆两军的扩建,而在过去的25年中,日本的国防支出仅占财政收入的3%,极大的保证了日本国家基础建设。
1930年,柴田俊夫死后,右翼势力重新抬头,日本民进党也开始从中间派政党逐步转变为中间偏右政党,并积极推动新的扩张政策。
在此期间,日本也曾考虑和中国结盟,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欧阵营,问题是胡楚元一直很固执的拒绝,即便后来有所考虑,对于日本提出的归还周边岛屿领地的要求也直接予以拒绝。
这就导致日本最终加入英美阵营,并加大力度建立陆军和空军体系,有限度投资海军。
每个人都有缺陷,胡楚元的缺陷就是对日本有着根生蒂固的憎恨和反感,即使是在柴田俊夫执掌日本局势的最好阶段,他也没有同意柴田俊夫关于中日结盟的提议。
如果说以前的日本是为了成为亚洲霸主而和中国作对,现在则纯粹是退而求其次,只求自保,只求自己别沦落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自治省。
日本的策略很简单,他们在整体上期盼英美法的获胜,而他们要做的就是牵制中国,并将日本拿出来,做为美英海军的踏板,自己集中力量发展陆军和空军。
如果需要登陆中国作战,他们大规模派陆军和空军出战,如果不需要,他们也可以在保证本国安全的情况下,派兵赴欧洲和东南亚作战。
海军很贵,日本不和中国进行海军对抗,它将自己较少的资金大幅度的投资于陆军,围绕陆军建立保障性的空军。
但是,在英美技术援助的支持下,它也开始进行自主的万吨级战列舰和新的航空母舰建造。
这样的日本反而不好对付啊。
就像是一个刺猬,可能不强大,一旦缩成一团就麻烦了。
日本的经济在这些年中也不算差,由于是一个经济相对较为封闭的国家,它几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在加入英美阵营后,更将自己的廉价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到英美等国,进一步加快了自己的经济增长。
李开邺现在看到的这些数据和情报能够显示的很清楚,从1931年开始,日本经济就一直保持在%左右的高速发展阶段。
他不由的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远东战争中战败的日本,反而得到了长达30年的稳定发展时期,现在则是厚积快发,整体经济和技术水平一跃千里。
李开邺见过柴田俊夫,他真没有想到,那个看起来英俊的像个电影演员的男人,居然能给日本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被称作“日本的巨人”和“新时代的船长”。
想到柴田俊夫可能还是胡楚元培养出来的中间派政党政治家,李开邺不由得在心里感叹——大人呢,您真的犯了一个错呢!
他不敢说,这个错还犯的不小。
其实,当初就应该直接通过财阀扩张控制日本,哪怕是将日本的经济和工业实力提升上去,至少也能控制在手里,当作自己的一个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