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临时立宪(2/4)
大致看了一遍,胡楚元道:“皇上,这样和未立宪也无差别,恐怕不能平定民心。此事还请交给微臣来禀办,过些时日,微臣另外提交一份更为细致的立宪议折,还请皇上放心。”
光绪帝载湉不知道该怎么说,张百熙却问道:“不知道中堂大人又要如何谋划?”
胡楚元道:“事已至此,还是先草拟宪法吧,有法可依,才是真正的立宪,只是提交一个内阁名单,那能算是什么意思呢?说到底不过是换一个花样换一般庸碌无为的大臣,草草掩盖立宪之事,微臣以为,这绝非皇上的本意!”
光绪帝载湉微微颔首,道:“还是胡中堂了解朕的心意,如今你回来了,再大的事情,你心里都有个底,也有置办的法子,朕自然就不用多担心了。那行,你先回去斟酌吧,朕等些日子再看你的折子便是!”
胡楚元点了点头,起身告辞离去。
他和光绪帝载湉的这番话,军机大臣翁同龢、张之万、阎敬铭三人也都听到了,大家退回军机衙门就聚在一起商议。
前些日子,胡楚元不在国内,很多事情都被张百熙一手操控,问题是张百熙根本没有那种控制力和声望,和他们几个人之间的矛盾也不小。
再加上这一批的军机大臣中连一个满人都没有,他们这些人究竟在密谋什么事,满人是一点都不清楚,自然就会瞎怀疑。
胡楚元故意将张百熙暂时排除出去,和三人秘密商议了一夜。
首先还是要立法,《大清帝国临时宪章法案》已经有了草稿,胡楚元早就准备好了,由钮玉庚、欧阳庚等人起草,参照清律和英国立宪法案为目前的局势量身而定。
这三个人,没有一个是立宪派,可他们明白,眼下的局势已经到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地步,要么立宪,要么一起滚蛋。
胡楚元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立新法,办旧事,逐年渐改。
新的临时宪法先立起来,事情还是按以前的办法来操办,慢慢改进。
先改组军机处为内阁府,设总理首辅、总理内政、总理外务三位总理大臣,下设内阁枢密院,设有枢密院领班章京,负责协调内阁公务和制定行政律文,再设法务、财政、农业、工业、商业、教育、陆军、海军、交通、邮政、民政十二位大臣,总计十六位内阁大臣。
另设内务府,设内务宗室、礼政两位大臣,负责维持皇室礼仪和宗室册宝,督建宫苑园陵,同时也负责保护紫禁城的安全,单独有权统领一个拥有四营编制的禁卫军。
各省巡抚按照这一立制,在各省设立行政总厅,负责管辖各省的具体事务,所缺公吏可以通过在各省举行吏试来抽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