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议政(2/4)
“这样也对。英人在我朝设立领事馆,难道要让他们自己带建筑工人来吗?”皇帝想了想,把话题转到另外一件事上:“你们先等一等,朕等一会儿还有事要问你们。”
“是。”
“赛尚阿?”
“奴才在。”
“山东泰安府治下两县冒赈一事,军机处是怎么议的?”
咸丰元年的夏秋之季,山东省内出现旱情,后来更加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蝗灾,朝廷紧急拨款拨粮赈济,又下旨,蠲免泰安府下辖的莱芜县三等里小辛庄、平阴县甜水庄等一百二十余庄县等地的上忙新赋、盐课,河工、堤工,埝工、地租等项,皆缓至来年秋后再行启征。
除了这些必要的措施之外,皇帝更下旨由户部播出赈灾款项六万三千余两,用来购买粮种,分发给被灾百姓,一切都办理的妥善有致。偏是这样的一笔救命款子,居然听闻有人从中有冒赈嫌疑。
有个四川人,名叫崔荆南,字晴江。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散馆之后考取了都察院,任职山东道监察御史,风闻言事,上了一道弹章。
其实,冒赈之事古已有之,不过是看州县官的良心如何了。天良尚存的,不过是少克扣几分。皇帝也大约的知晓其中,所以,虽然折子中的内容语焉不详,却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当下军机处公议此事。
听皇帝问到这件事,赛尚阿向后望了一眼,示意贾祯来回答:“回皇上话,臣以为,泰安知府田书元、被灾之莱芜、平阴两县县令项进与赵光俱是饱读诗书之人,以其品性来看,当不至做此等侵鱼冒赈之事。崔御史有言官之责,风闻言事,也不过是道听途说。怕是做不得准的。”
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看皇帝的脸色,年轻人面容如常,无喜无悲,贾祯不敢多看,又说道:“不过,皇上若以为此事所来非是无因,可派遣专差赴山东探查一番,也是成法。”
“田书元也就罢了,项进……朕记得上一年中他为了空仓空库一事,为人弹劾去职,后来却又补回原任,想来……”他说:“嘿!这项进的手段可真的不小啊。”
贾祯脸一红,答说:“圣明无过皇上。这等地方府县,陈陈相因的陋习,也早应该解决一下的了。”(关于陋习,后文详见。)
皇帝一摆手,很是倦怠的口气:“便是有律法煌煌,也难耐这些人昏悖以待!”他实在懒得再就一个小小的知县浪费彼此的时间,他一摆手,说:“既然弹章是崔荆南上的,让他就地探查一番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