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危机与乐观(3/4)
当然,这同样是杞人忧天。
可是不管是不是杞人忧天,这个偏执狂般的预测,在人类文明中引发了宇宙时代的第二次科技大爆发。
一时之间,几乎整个人类都开始为十万年后的生存而努力。
只是,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仍然极为悲观。
在理论上,折叠三维空间肯定办得到,只是所需要的能量,超过了人类的能力,甚至超过了人类掌握所有能量的总和。主要就是,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三维空间里,是三维智慧生命体,因此要想折叠三维空间,首先就得解决折叠时产生的空间能量溢出问题,而这也得依靠能量。
当时,科学家给出了一个结论:除非宇宙这个三维空间本来就是扭曲的,在某些地方存在重合点,不然人类只有在摆脱了三维空间的束缚,即成为四维智慧生命体之后,才有能力折叠三维空间。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概念。
比如在一张纸上,如果存在着某个二维智慧生命体,不管怎么折叠这张纸,这个智慧生命体都不知道它存在的空间是扭曲的,只有在偶尔到达某段折痕处,突然进入到了纸片的另外一块区域时,才会发现它的空间已经被折叠了,而且能够从折痕处直接前往非常遥远的另外一个地方。
对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的人类来说,也是同样道理。
结果就是,一些科学家开始寻找宇宙空间中的“重叠点”。
当然,这些科学家坚信,宇宙这个三维空间肯定不是绝对平整的,而是一个非常扭曲的三维体,因此在宇宙空间中,肯定存在一些重叠点,而这些重叠点就将成为人类克服空间距离的基础。
事实上,这个想法也很容易理解。
同样拿纸片做比喻,如果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的某一角上涂上一滴胶水,然后与相对的一角黏合,那么纸片就被扭曲了,而且生活在这张纸片里的二维生命体就能从黏结点直接到达纸片的另外一角。
那么,在扭曲的三维空间里,这个黏结点是什么呢?
最初的时候,科学家认为是质量超级大的天体,比如黑洞。因为在科学家看来,黑洞所产生的超级引力,或者说聚集的大量空间能量,足以时空间扭曲,然后与遥远的另外一处空间对接。随后,科学家又把黑洞与一个相对的天体、即白洞联系了起来,认为黑洞与白洞正是三维空间黏结点的两种表现方式。当然,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黑洞在不断吸收能量、白洞又在不断释放能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