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仓皇而逃(3/4)
可以说,这是皮特犯下的最为严重的错误。
如果当时他多留下三个师,接下来的战斗肯定会对联军有利。
要知道,留在平壤的六个韩军师都没满编,而且状态都不怎么样,其中四个师是在第三次战争动员时组建的,兵力还不到六千,大部分都是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男性,没有多少青壮年。
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是志愿军的对手?
让皮特犯下这个错误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想让囤积在南埔的作战物资落入志愿军手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皮特的决定没有错。
一直以来,后勤保障都困扰着志愿军,成为制约志愿军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如果让南埔的物资落入志愿军手中,就算联军撤了出去,退到三八线上,也不见得能够挡住志愿军的第三次进攻。
要知道,联军的很多物资都可以为志愿军所用。
比如囤积在南埔的三十万吨粮食,就能供七个主力集团军消耗半年以上。此外,美军的一些dàn • yào,比如M109A7实用的一五五榴弹也能由志愿军的大口径火炮使用。有必要,志愿军甚至能获得一些一二零滑膛炮,以便使用美军的穿甲弹。从技术上讲,把96式改成一二零滑膛炮的难度并不大,因为在96式的几种外销型号上,就可以选择使用西方标准的坦克炮。至于更加重要的燃料,更是全世界通用,照样能够装到志愿军坦克战车的油箱里,为志愿军服务。
对联军来说,这些物资也很重要。
如果没有这些物资,联军就算退了下去,也不见得能在三八线上站稳脚跟。
按照皮特的安排,前往南埔的韩军就算不能运走所有物资,也绝对不能让这些物资落入志愿军手中。
从撤退安排上来讲,肯定得有一支部队留下来殿后,而且很有可能没有“船票”。与其让主力部队断后,还不如让没有多少战斗力的部队留下来,以便让主力部队撤走,也就有必要先安排主力部队突围。
受此影响,留守平壤的韩军看上去不少,却没有多少实际战斗力。
必须承认,黄峙博赌对了。
十八日傍晚,第十三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到达,随即按照黄峙博重新下达的命令,集中兵力攻打平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