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是打是和(2/4)
也就是说,美军将领没有必然的把握。
用钱德勒的话来说,就算联军能够遏制住志愿军的第二次进攻,也无法让志愿军就此放弃进攻。只要平壤还在联军手中,志愿军就不会放下武器,战争就会持续下去,而联军不可能永远确保守住平壤。
关键就是,美国无法承受过于巨大的战争伤亡。
这下,难题交到了林德伯格手上。
作为美军总司令,林德伯格必须做出决定,即是否在局势仍然对联军较为有利的情况下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还是继续打下去,争取更好的结果。
对林德伯格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只是,这场豪赌的风险与收益难成正比。
赌赢了,联军最多打赢第二场战役,遏制住志愿军的进攻势头,却无法彻底瓦解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只会逼迫志愿军发动规模更大的第三次战役。如果考虑到中国的战争决心,甚至有可能迫使中国投入更多军队,增强志愿军的进攻能力。对美国来说,这就意味着在战争结束之前承受更大的伤亡。
赌输了,联军不但会丢掉平壤,还很有可能丢掉整个西线战场。与东线的情况一样,联军在战役失败之后,肯定无法站稳脚跟,甚至得一路退到开城。因为朝鲜西部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没有多少险要,还有着较为完善的铁路与公路系统,所以退却开始后,很有可能演变成溃退。
把全部赌注,或者说美国的命运押在一场战役上,显然不对林德伯格的胃口。
作为一名政治家,林德伯格非常清楚,绝对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军事会议结束后,林德伯格召开了内阁成员会议。
作为CIA局长,钱德勒自然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
与将领的乐观相反,文职官员都不是很乐观,其中国务卿斯特劳斯最为独特,一开始就提出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
在很多内阁官员眼里,美国已经输了,或者说离失败不远了。
继续打下去,只会平添伤亡,根本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有趣的是,在是否要打第二场战役的问题上,内阁官员反而更加积极,连斯特劳斯都认为,很有必要在战场上挫败志愿军的锐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