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以命搏命(1/4)
受技术手段限制,对抗F-22A的战术搞得比较复杂。
第一轮与第二轮突击,除了引开联军注意力,只有一个目的:打掉联军的预警机,迫使联军的F-22A启动火控雷达。
从理论上讲,电子战机能在数百公里外探测到F-22A火控雷达发出的电磁波。
可是现实中,根本办不到。
战斗机上的火控雷达不像预警机上的搜索雷达,不具备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搜索能力,即便一些较为先进的相控阵火控雷达的理论探测范围超过了二百一十度,可是在使用中,为了提高探测距离,火控雷达会把波束集中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之内,而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旁瓣波束都比较弱,难以探测到。
要想探测到F-22A,就得在F-22A火控雷达的照射范围内。
显然,美军战斗机不会用火控雷达照射几百公里外的预警机,也就不会被跟在预警机后面的电子战机发现。
此时,战术开始发挥作用。
两个F-22A中队里的领队长机用雷达探测到晏鹰搏驾驶的J-11B时,翼根挂架下的电子吊舱开始工作,迅速测出了F-22A火控雷达的工作频率,以及大致方向,随后用数据链发给了电子战机。
虽然AGP-79火控雷达的可探测性非常低,旁瓣波束的能量远低于主瓣,还具备频率捷径变功能,能在受到干扰时主动改变工作频率,但是旁瓣波束的频率与主瓣波束一样,只要确定了主瓣波束的频率,就能有针对性的探测到旁瓣波束。
电子战机需要的,就是F-22A火控雷达的工作频率。
掌握了频率,即便没有在F-22A的探测范围内,电子战机也能通过增强信号感应灵敏度的方式,确定信号的方向。
两架电子战机,通过三角法就能算出F-22A的距离。
事实上,要不要算出距离都没有多大关系。
只要确定了F-22A的方位,电子战机就能启动临时安装的火控雷达,以连续扫描的方式进行照射。
因为早已掌握联军其他战斗机,比如F-15与F-16火控雷达的工作频率,所以F-22A受到连续波照射后,敌我识别器将自动开始工作,向照射源发送带有密码的应答信号,避免友军误伤。
敌我识别器不由飞行员控制,所以飞行员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更重要的是,敌我识别器使用的不是定向天线,应答信号不具有方向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