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雷暴(1/4)
二零一四年九月五日,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的第四十五天,志愿军在作战能力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发动了代号“雷暴”的空中反击战役。
与前几次反击行动相比,“雷暴”更具有战术代表性。
反击开始后,志愿军首先出动用J-7与J-8改装的无人驾驶战斗机,对联军的空中防线发起冲击。
因为在八月二十四日的战斗中,联军吃过无人驾驶战斗机的苦头,所以及时调整了防空部署,把空优区域扩展到整个朝鲜领空,对所有越过鸭绿江的空中目标实施拦截,尽量把空战区域控制在中朝边境线附近。
为此,联军把制空力量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志愿军发起反击时,在鸭绿江南面一百公里内巡逻的联军战斗机多达六十架,往南一百公里还有数量相当的制空战斗机。凭借E-3C与E-2D提供的支持,联军的制空战斗机能同时拦截五百个空中目标。
严密的防空拦截网,让联军高枕无忧。
只是这次的情况却在联军预料之外。
第一批J-7到达鸭绿江北面后,分散成纵队,只有一架J-7在加速到两马赫之后越过鸭绿江,随后在鸭绿江南面大约二十公里处“自毁”。准确的说,是引爆了安装在飞行员座舱里的电磁战斗部。
虽然联军的作战飞机在数十公里之外,没有受到影响,但是联军指挥官立即意识到,志愿军此次反击非同寻常。
大约一分半钟之后,第二架J-7无人驾驶战斗机在同一条航线前方二十公里处,电磁战斗部引爆。
随着第三架J-7无人驾驶战斗机以同样的方式引爆,联军有点手忙脚乱了。
连续引爆携带了电磁战斗部的无人驾驶战斗机,不但使联军的防空战斗机无法用火控雷达锁定目标,还无法用导弹进行拦截。
在电磁风暴面前,战斗机很脆弱,空对空导弹同样脆弱。
此时,联军防空指挥中心已经计算出,志愿军无人驾驶战斗机的航线终点在咸兴,即志愿军的突击目标是咸兴。
志愿军的战术意图很明显:用电磁干扰开路,对付咸兴上空的联军预警机。
情况万分紧张,联军不是无法拦截那些还没有引爆电磁战斗部的无人驾驶战斗机,而是来不及拦截。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联军的防空战斗机能从侧面迂回,攻击后方那些正在高速突击的无人驾驶战斗机,使其无法到达引爆点,也就无法继续延伸“电磁航道”。没有电磁战斗部的掩护,志愿军的空中突击很难取得战果。
可是,所有突击的战斗机都已加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