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博采众长(2/4)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虽皆持木棒但难免不时挨上一记。大奎发现打在身上并不十分疼痛才知道大家不下重手都在让他,不由大怒。声言不尽全力者军法从事,这里大奎军阶最高,众将不敢不从。一时间棍棒交加,把大奎打的与猪头相仿。
刘福通知道此事后,哈哈大笑,他劝大奎凡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大奎听从劝告,初时两人。熟了以后三四人,后来到了七八人。最后竟真的十余人围攻仍可自保。大奎在天台山学过的步伐起了作用,如今进退自如,防守更是风雨不透。
每到习练时,十余人各持棍棒围攻大奎,大奎尽力防守。一时间练武场上棍棒相交之声如同爆豆一般。步战熟了,大奎又换马上。骑马不比步战,需要人马默契配合。
大奎又苦练马术,不知听谁说的。蒙古鞑子的马术厉害,大奎便在俘虏降将中选了十几人将马上技法一一演示。回来后大奎骑上红云照猫画虎,结果摔的七晕八素。大奎又犯了倔,记住一个技法非练熟不可,哪怕饭不吃觉不睡。这日刘福通招众将议事,见大奎吊着右臂,一问才知大奎是练马术摔的。
如此一月有余。慢慢的与红云如心灵相通般,不必刻意驱使,红云便能会意。这时大奎又按先前的法子叫人来以棍棒相战,初时一两人其后练熟便逐渐加人。最后至五六人便不能再加,因为五六匹马围在四周已根本加不进人来。如此一来,大奎原地不动便可应付有余。大奎抵挡时棍棒飞舞犹如泼疯,刘福通便给大奎的这种技法取名‘泼疯挡’。
这日,中军议事完毕。刘福通对大奎道:“张将军每日皆是习练泼疯挡,只守不攻如何取胜?”
大奎倒是没想到这一点,便问:“元帅,那你说俺该怎么练?”
刘福通手扶须髯笑道:“武艺流派众多,非是一墩而就。然千招会不如一招精,你能将答失八都鲁毙于马下全仗一招回身甩扁担,就是这个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